第72章(第3/7页)
胤祐猛点头:“对对,他叫般迪,是大姐姐未来的额驸。”
从他嘴里听到大公主未来的额驸,太子忍不住低头笑了笑:“这话你可别让大姐姐听到了,她会揍你的。”
胤祐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她已经揍过我两回了。”
“……”
太子叹了口气:“那你怎么还不长记性。”
小团子嘿嘿一笑:“她这不是没跟着来么?”
这小团子,又乖又萌,又机灵又调皮。
太子粗略一算,汗阿玛都已经给他生了九个弟弟了,其他的他都不喜欢,只喜欢这颗小团子。
掌心里的小手拉着他晃了晃,太子回过神来,小团子正仰着脑袋看着他:“那般迪究竟会不会来呀?”
“应该……”太子想了想,也不是很肯定,“应该不会吧,科尔沁距离这边好像还挺远的。”
听了太子的话,小家伙有点失望:“那真是太可惜啦,我要是能见到他,就可以回去跟大姐姐说说,她未来的额驸长成了什么样子。”
“……”
太子有时候真的搞不懂他的脑回路:“这样不太好吧,大公主真的会揍你的。”
小团子冲他嘿嘿一笑,过去一把将他拦腰抱住:“我逗你玩的,才不是因为大姐姐,我只是想见见我的朋友。”
“小坏蛋。”
他们还未到达行宫,翁牛特多罗楞郡王、一等台吉阿玉西、二等台吉鄂齐尔等蒙古部落首领率官兵来朝。
浩浩荡荡,一大批蒙古精兵,胤祐伸着脖子看了看,确实没有他的朋友,连他朋友的父亲也没看到。
小家伙坐在马上,颇有些失望的叹了口气。
太子伸出手,刚好能抚过他的头顶,小声对他说到:“没关系,咱们每年都来,总能见到。”
喀喇河屯行宫的条件也并不是很好,不过也算是木兰围场范围内一处较大的行宫。
太皇太后所需的一应物品自是都已经准备齐全,从宫里带过来的太监宫女足有好几十人,他们对老祖宗平日的生活习惯都非常熟悉。还有太医、御厨,再加上苏麻喇姑也跟着一起来了。
虽然她年纪也大了,早已经不干一些伺候人的活儿,呆在太皇太后身边,更像是一种陪伴。
康熙也特意给她配了两名宫女,专程伺候她平时的生活。
但没有人比苏麻喇姑更了解太皇太后,只要有她在,康熙也就能放下心来。
刚到行宫这几日,康熙每日都来给太皇太后请安,陪老祖宗用个早膳,聊聊天。
胤祐自然是住在乌库玛嬷的院子里,大阿哥和太子分别住在两边。都是挨着的,方便他们每日过来请安。
因为从小康熙对他的培养就比别的皇子更加严格,太子一直以来都是个十分自律的人,对自己的要求也特别高。不管走到哪里,每天诵读一百二十遍《礼记》那是雷打不动。
就算当日要跟随汗阿玛出门,完成不了,回来之后,哪怕是挑灯夜读,或者第二天早起,也要补上。
大阿哥可就没有他这份自控力,对他来说,出门就等于不用上学,不用上学就等于不用做作业。
《礼记》什么的他都没带出门,更别说诵读。
反正他又不是太子,小的时候康熙还严厉的批评他两句,后来发现这儿子确实志不在此,也就不勉强了。
不过,大阿哥在另一方面却有着和太子同样的自律——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功。然后沐浴更衣,才过来给太皇太后请安。
如此横向一比较,两位兄长都是在学业上十分刻苦的人,区别只在于一文一武。
反观某些小朋友,一脸惊愕的看着他俩:“咱们不就是跟着阿玛出来玩的吗,为什么还要读书呀?”
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宠他宠得没什么原则:“对对对,咱们小七本来就没到读书的年纪,陪着乌库玛嬷出来避暑的,就该好好的玩。”
既然老祖宗这么说了,康熙和皇贵妃当着她老人家的面当然不敢说什么。
可是,胤祐刚跟着他俩走出院子,就被阿玛额娘好好地上了一课,让他切身体会什么叫当面一套背面一套。
皇贵妃提醒他:“就算是放暑假也得有个暑假作业吧,每天该练的字一页都不能少。”
康熙指了指站在一旁的纳兰:“连太子都没有带师傅出门,你带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每日一首《诗经》必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