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4/7页)
这是他第一次与汗阿玛同桌用膳,心里多少有些紧张,吃饭时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合规矩,惹汗阿玛生气。
康熙又怎会注意不到两个儿子看他的眼神和脸上的微表情。
胤祐是个傻子,心里想什么就明明白白的写在脸上——阿玛你怎么总是吃饭的时候过来,真的是凑巧吗?你是故意来乌库玛嬷这里蹭饭的吧。
而胤禩脸上的表情却更加丰富,欣喜、紧张、好奇……他比胤祐还小了几个月,自己吃饭却很是熟练,不难看出,平时没少自己动手。
用过早膳之后,康熙又陪着太皇太后坐了一会儿,祖孙俩聊聊天。
最近全国江河流域都到了汛期,各级官员都在积极预防洪涝灾害,从各地送进京城的奏折铺天盖地,各地水位情况、天气情况他都要一一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哪些需要国库划拨银两,哪些需要提前疏散百姓。
尤其是黄河流域,屡次冲决,长久以来对于附近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威胁,这让他很是忧心。
天气和粮食收成以及粮食价格总是密不可分,不只是汛期的洪涝,这些年旱灾和蝗灾也总是伴随出现,朝廷需要开国库赈灾,百姓也是苦不堪言。
从汤若望到南怀仁,再到张诚、白晋等人,康熙也向这些西方来的传教士学习了许多观测天象的方法。
于是,他便筹划向钦天监安排一向新的任务——记录各地各时的天气与风向情况,从中找出规律,通过研究这些规律,来预测天气情况。
因此,他每天都很忙,除了来给太皇太后请安,就是在行宫的书房内召集各位大臣议事。还对河道总督靳辅提起想要亲自去黄河流域视察河工。
这个念头一旦从心里滋生出来就压不下去,于是,念头变成了想法,想法就要提出来和诸位大臣商议,而后,提上日程,开始进行准备工作。
行宫毕竟不是皇宫,就算是皇上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也不大,并不像乾清宫还有个院落让胤祐自己玩耍。
这里每天都有大臣进进出出,阿玛又为了国事操劳,胤祐便不好过去打扰他。
因此,自从到了行宫避暑,他便再没有去找过阿玛或是纳兰。
这天也是凑巧,一封从江宁送来的密折递到康熙手里,拆开来才发现,呈上奏折的人竟然夹带私货,里面还有一封信,是让康熙转交给他身边的侍卫纳兰性德。
能有胆量让康熙帮忙传信的,除了曹子清也没有别人了。
纳兰拿了信便在院子里的荷花池边,找了处阴凉的地方坐下来准备看信。
胤禩跟着胤祐住了两天,惠妃那边想着也不能总让八阿哥在那边打扰太皇太后和皇贵妃,便派了嬷嬷去吧胤禩接回来。
胤祐舍不得弟弟,一路将他送了回去,然后自己在行宫里闲逛,正好看到了荷花池对面的纳兰。
小家伙兴奋极了,沿着池边跑了小半圈才来到纳兰身旁,二话不说就扑进了他的怀里。
纳兰把他抱起来,仔细看了看他的小脸:“七阿哥近日清减了许多。”
胤祐也摸了摸自己的脸:“是吗?天气太热,我都不怎么吃得下东西。”
纳兰关切的问:“是不是你挑食啊?”
“那倒没有,”胤祐稚嫩的小脸上出现与年纪不符的愁容,“以前用过午膳还能吃下去两大盘点心,现在只能吃一半,第二盘总也要剩两块。”
纳兰忍不住捏了捏他的小脸:“那还真是可惜了。”
胤祐也叹口气:“可不是。”
而后,他又伸手捏了捏容若的脸,学着他的口气说道:“容若也清减了许多。”
容若笑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胤祐问他:“是因为思念子清吗?”
“呸!”纳兰啐道,“我思念他做什么?”他又咬牙切齿的补充道,“就那个混小子,不在京城还要祸害人。”
他最后这池塘里的荷花粉的黄的白的开了好多,大片大片的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偶尔还能看到晶莹的露珠在上面滚动。
胤祐靠在他肩头,又叹了口气:“可是我想他了,他已经走了好久好久。”
纳兰提醒他:“还不到两月呢。”
“是吗?”七阿哥没什么时间观念,过一天是一天,超过三日就不大能算准日子,“可是我觉得已经好久好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