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4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宗时几次北伐失败,这些侨居的百姓都已经在当地娶妻生子,不提那些原本的大族,就是普通百姓中,也有善于经营又或得了时运,已经成了富豪之人。而其中仍旧贫苦的,便依附豪强大族生活。这些人一两代下来,多半已经有了土地屋产。但是他们仍旧是“侨民”,户籍上来说他们仍旧是不用缴纳赋税,也不必应征去服劳役的。这样长久下来,不但朝廷损失了税收徭役,而且会让当地的侨民与居民之间产生对立矛盾。毕竟一样耕种生活,只是因为户籍不同,普通百姓要纳税徭役,侨民却不必——岂是公平合理的?

在当地民众来说,可能十几二十年,甚至大半辈子已经过去了。

但是国家的政策,有时难免滞后,有时又要让步于更大的利益安危。

所以直到今岁穆明珠上奏皇帝,提出雍州实土化的政策,才算要着手解决这早该解决的问题。而若不是国库空缺,倒逼改革,朝廷是否敢在强敌压迫之下,对内打压世家的利益;而世家又是否会稍作容忍,都还要画个问号。

“那依邓都督所见,本殿最要留意当地哪一大世家呢?”穆明珠停下脚步,隔着绵绵丝雨,在熊熊火光之下,望向笑容完美的青年,仿佛一定要从这圆融的人口中听到一个名字,要给这八面玲珑的邓都督立一个仇家。

邓玦聪颖过人,又极擅长揣摩旁人的心思。

在穆明珠一次比一比尖锐的提问下,两人都已经心知肚明。

穆明珠要问的,并非荆州真正的形势,而是在问邓玦的心——尔心诚否?

星夜赶来示好的邓都督大约不曾想到,穆明珠要的“示好”略有一点昂贵。

可是这种昂贵,反过来其实也是一种对邓玦的保障。

毕竟你若诚心投靠一个人,自然不希望对方是个毫无心计、来者不拒的憨货。

邓玦望向穆明珠,非但没有恼怒,丹凤眼中流转的笑意愈深,轻言慢语道:“雍州七大世家,裴、柳、薛、庞、韦、崔、杜,皆有田产万千亩、部曲万千人。若说其中哪家最该留意,末将要说柳家。”

穆明珠问道:“为何是柳家?”

邓玦对上穆明珠的视线,眼睛轻轻眯起来,弯成一个有几分顽皮的笑,轻快道:“从前末将江畔垂钓,柳家大郎牵黄擎苍来狩猎,惊走了末将一竿好鱼。”

饶是穆明珠满腹算计,闻言也忍不住轻笑出声。

邓玦望着眼前笑靥如花的公主殿下,眸光微动。虽然他清楚这位四公主殿下芳华正好,但因她在扬州的霹雳手段,总让人想象出一副狠辣深沉的样子。谁知方才雨夜初见,公主殿下的真容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四公主殿下无疑是美人胚子,但是比她的美貌更叫邓玦诧异的,乃是她素面朝天的做派。时下女子,不管是高门贵女,还是小家碧玉,只要家中还能买得起一盒胭脂,总是要装扮过后才出来见人的。只有那等要下地劳作的农妇,才不施粉黛。

邓玦为荆州都督,往各处走动所见的女子,没有一个不涂脂粉的。日日如此,人人如此,邓玦脑海之中,女子只有扮了妆容的模样,至于原本素净的脸该是什么模样,反倒成了模糊的印象。

方才初见之时,他抬头见了穆明珠素净的面容,竟感到一种强大的力量。

与其说这位公主殿下不施粉黛,是出于对天生美貌的自信,倒不如说是因为她手中的权力和她追求的目标,早已异于常人。

她已经跳脱出要在容貌上费心神、做文章的阶层。

毕竟哪怕同样的公主之尊,邓玦也曾见过此前已经嫁人的二公主与三公主,她们一样是精致的妆容,如果说与寻常女子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她们的妆容更加华贵,要人一看便知,这是寻常人家用不起的首饰脂粉。

而方才他翻身下马,望见在扈从拱卫之下的四公主殿下,她面容素净、神色冷静,随意挽起的头发,随意拢着的外袍,不闪不避盯着他,有一种从身体内部散发出来的强大自信。

如果说最初他星夜相迎,还不过是权宜之计。

那么见面之后,简短的交谈之下,邓玦已经隐约有了新的想法。

“无缺兄言谈有趣!”萧渊从旁揽住了邓玦的肩膀,笑道:“那柳家大郎果真可恶!我听了都生气了!回头最要留意的,一定有这个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