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一桩接一桩(第6/7页)

崔攸,这可是早年追随在萧谌和萧宁身边的人,是他们的得力干将,若不是年纪不够,早为宰相。

先前为吏部尚书,提拔官吏,行事公正,颇得人称赞。

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都觉得他只要熬着,熬到了年纪便可以顺理成章入政事堂,结果却闹出这等丑事。

御史台于朝廷上参奏此事时,萧宁立刻出列,轻声道:“陛下,崔家之事不宜过早定论,儿之意,当以查查。”

“崔家人亲眼所见之事,何须再查?”李御史第一个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以为有些事压根不需要再查,萧宁别总是帮着别人说话。

萧宁道:“孤说的是崔寺卿之死。”

崔令之死,死得过于突然,萧宁一直让人盯着,也一直等着崔攸回来,现在终于是等到。

无论闹出多少事,萧宁都相信崔攸,一个为人正派的人,前途光明,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怎么可能沾染父亲的妾侍。

倒是有一个人,不择手段,不计一切,他倒是极有可能做出这等下作事。

萧宁沉着道来,李御史一愣,“闻崔寺卿是为病死。”

“故才要查查。尔等常见崔寺卿,他身体如何,气色如何,诸位都看在眼里,突然病重,随后暴毙,倒是巧合得很。”如今崔攸回来,萧宁对有些事也无须再藏着,该开始查了。

“闻崔寺卿似是做下一些亏心事。”有人在这个时候提了一嘴,萧宁一眼扫过去,看对方的衣着,这是大理寺少卿,萧宁想了想,一下子想起此人名字,卫畏。

“你为少卿,既道崔寺卿做下亏心事,不妨与我说说?”萧宁并不否认,但既然有人开口提起此事,她甚是好奇,想听一听。

萧宁等着,那一位卫畏小声嘀咕一句,本以为无人能注意得到是出自何人之口,不想萧宁耳聪目明,瞬间将视线落在他身上,更是直问之。

被萧宁看着,卫畏一愣,更注意到一众人的视线落在他的身上,人不由地一缩,“臣也只是道听途说,并无根据。”

萧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身为人臣,大理寺人,该明白一个道理,不该说的话不可多说,尤其是无根无据之言。但既已开口,无论有证据也罢,无证据也好,让你说,你且说就是。至于如何查实,该让你们大理寺出手,便不会让旁人插手。”

说到最后,萧宁那一抹笑容充满了冷意,似在无声地提醒人,现在诸事不由他说了算。

卫畏一缩,知萧宁既开了口,他就是再不想说也须得说。

“臣只是听说一些陈年之事,崔寺卿道与旁人,似是与殿下有关。”卫畏低下头,连忙将话道来,细节却是绝口不提。但既然是关系萧宁之事,萧宁是知或是不知?

若是萧宁知之,是不是说,其实崔令之死同萧宁有关系?

刹那间,众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萧宁身上,死死地盯着萧宁,就好像在无声地询问萧宁,是不是为了掩盖一些事,所以才会动手杀人?

不错。萧宁在心下感叹一声,原是她对崔令之死提出疑惑,结果有人倒打一耙,想把事情扣到她头上?

萧宁半眯起眼睛,“故,崔寺卿之死也该与我有关?”

说了半天的话,中心思想须得捉住,萧宁把在场众人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全都说出来。

“臣绝无此意。”卫畏吓得不轻,连忙解释,他绝对没有这个意思,请萧宁千万不要误会。

“诸位都是亲耳听你所言者,你且问问在场的诸位,他们是不是都与我一般想法,觉得你话中所指,那是在说我有杀人的嫌疑。毕竟崔寺卿是在说了与我有关的事后,这才出事。”

萧宁敢说,无人会在意卫畏所指的崔令所言的亏心之言是什么,只会盯着另一点:同她有关之事。

“殿下,臣之意是崔寺卿或行不善之事,这才会亏心,绝无半点攀扯殿下之意。”卫畏慌乱地解释,也是不希望引起萧宁任何误会。

低头一笑,萧宁道:“无论你有无此心,现在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既然此事同我扯上关系,自该一查到底,查个水落石出,我总不能白担了这个怀疑。”

旁人或许想将事情掩盖,亦或是想用此事针对萧宁,萧宁都无所谓,反正从一开始萧宁就在等,等崔攸回来,不想崔攸刚回来,竟然落入他人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