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莫并何许人(第5/7页)

咦?萧宁听这故事,觉得很是熟悉吧?

必须的熟悉。萧家,莫家,萧宁一个萧家人就站在这儿,莫家,这不是在对面站着。

“先人已逝,小子为晚辈,不可非议先人。”旁的话也就不用多说了,就说萧宁和对方的三分相似,这要不是有什么亲戚关系也不可能吧。

孔鸿倒是比萧宁还要清楚一些事。当初莫忧和萧谌和离,莫家自觉愧对萧氏,从此消声匿迹,萧家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寻找莫家。

这自然是萧宁所不知的。

萧谌自有他的想法,也是觉得莫忧一人之事,实不该让莫家一族付出代价。

须知当初莫氏在朝中也算是位极人臣,出了莫忧一事后,莫家人齐齐辞官,自此再不曾出现在朝堂之上。

莫家风骨流传数百年,且对萧家亦是有恩。

萧家祖先得莫氏相助,虽说后来萧氏也还了这份恩情,对知恩图报的人而言,因一方亲事,毁了一族人的前程,于心不忍。

是以萧谌才会一直让人寻找莫氏,想当面与他人道一句,让他们不必如此,有些事与他们并无干系,他对莫忧都无怨,又怎么会怨起他们呢?

可惜寻了十几年,一直寻不到人。

后来世道大乱,莫家不知所踪,也有人担心,会不会莫家已然不在。

但萧谌一直都当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莫郎君请。”孔鸿在脑子闪过无数事儿,这会儿赶紧请人进屋去,萧宁一眼看向孔鸿,孔鸿是相信了这一位莫并郎君所言?

想到这一层,萧宁睁大了眼睛,孔鸿道:“你觉得眼熟,皆因你们有所相似,你以为你们为何相似?”

萧宁随口就答了,“阿爹的私生子!”

孔鸿!!!

这种想法也有,萧宁可真是,不负人所望。

虽说被萧宁一句话惊得不轻,好在孔鸿也不是没经过事的人,还不至于吓得不知如何应对,“莫胡说,陛下岂是这样的人?”

可惜,这会儿的萧宁脑洞大开,“年少轻狂,阿爹或许连自己做了什么事都不记得了。”

得,孔鸿无奈地道:“他姓莫。”

脑补什么的,也得结合人家说过的话,莫并都说了,他姓莫,一个莫字,萧宁当什么听不见。

“可惜了!”萧宁这语气听来,确实是挺惋惜的。

孔鸿自知萧宁这是嫌事不够多的意思,忍住额头跳动的青筋,不断地劝自己:打不得,万万打不得。这是女郎,更是一国公主,打不得!

萧宁是如何也想不到,竟然有一天会被人忍着不揍她?

莫并见萧宁和孔鸿在那儿交头接耳的,他是听不见他们说话不假,不过并不妨碍他脑补。

虽然脑子转动,人却淡定的立在一旁,压根不觉得需要着急。

反应过来后的萧宁,看着这样的人,挑起了眉头无声地问:“莫家一直都是文臣。”

“萧家也一直从文,但自陛下始,又有了殿下。”莫并还真是话说得不客气。

“你是偷跑出来的。”萧宁马上总结这一点,这回莫并不作声了。

“进府再说。”孔鸿亦是无奈,他不是都请人进去了吗?萧宁还是要当作听不见,待要继续说下去?

“请。”萧宁如愿地堵了莫并一回。她算是看明白了,这个表兄不像那些世族,整日说着规矩,做的却不知都是什么事。

规矩这东西,在很多人的眼里,其实什么都不是。

来了客人,萧宁的态度一直都是一样的,请人进去,有话好好说。

莫并作一揖,跟着萧宁和孔鸿进府。

萧宁入内请人坐下,也不绕弯子,“偷跑出来,你还想从军?御胡人于外?”

“正是。胡人屡犯我朝边境,杀我百姓,夺我财物,欲定天下,须以驱逐胡人。陛下和殿下是以军队得天下,并不如前朝一般重文轻武,故,小子前来自荐,请殿下许我上战场,驱胡人。”莫并板着一张脸,那是相当的严肃。

孔鸿看了看莫并的小身板道:“你年纪尚轻。”

莫并立刻接话,“闻镇国公主八岁上战场,当初左仆射也觉得殿下太小,心中忧虑,但终究还是让殿下上了战场,这才有了大昌朝的建立。我今已十六,比当初的公主殿下大了八岁,足以。”

拿萧宁对比什么的,确实能堵住许多人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