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镇国为何意(第6/7页)

钱,萧宁是不缺的,但她不嫁人是断不可能。

瑶娘打量起萧宁,“殿下难道直到现在还未想清楚?”

萧宁摇头,“想是想清楚,不过是觉得这件事比起国家大事还要让人为难。”

“此言不虚,这婚姻大事,夫妻之事,最是无法说明白的。驭下之道,与夫妻相处之道,更是完全不一样。”瑶娘哪怕没有吃过猪肉,总是见过猪跑的。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家务事中,又以夫妻间的事最是叫人捉摸不透。

瑶娘见过太多的夫妻相互埋怨地过一生,恩爱如初,举案齐眉至白首的夫妻,少之又少。

“你们萧家倒都是不错,夫妻齐心,皆不纳妾。”瑶娘也是想起萧家的人,如今在雍州那是相当受欢迎的。

毕竟自上至下,就算是身为皇帝的萧谌,那都是信守承诺不纳妾的人,萧宁的兄弟们,这刚放出风去道定婚,不知多少人家上门打听。

瑶娘也是听了不少人夸起萧家的门风极佳,世族又是皇族,最是难得可贵。

“说来,有一事也想与殿下一提,殿下归来,不如代为问问。”瑶娘提起婚事,也是想起了另一桩旁人托付之事。

“仁侯不妨直说。”萧宁与瑶娘之间的情谊,非他人可比,她们之间无话不可说。

“迎阳郡主归家多年,我那嫂嫂想为我家三侄求娶迎阳郡主。”瑶娘啊,那也是雍州世族出身,本姓陈,瑶娘本有定亲的人家,只是对方在临婚前反悔,至此两家反目,瑶娘至此不愿再许人家。

瑶娘家中兄弟五人,她算是第三,前头两个都是兄长,下面一弟一妹。

家中官位相比之下,就连她的兄长都无爵在身,她虽已然搬入仁侯府,家中兄嫂一直同她来往甚密,关系不错,有事相求,瑶娘自助之。

眼下萧宁的兄弟姐妹中,她下头虽然也有几个妹妹,不过年纪尚小,适婚的,几个寡居姐姐皆已再嫁,仅剩一个萧三娘。

虽说这些年有不少人动了心思,然没有萧三娘点头,总是不成的。

一家有女百家求,谁不想娶一个好女人。萧三娘当年在兖州的表现,叫人提起亦是赞不绝口,有求娶之心的人更不在少数。

瑶娘家的侄儿,萧宁闻之想了想,倒是记起此人了,“他未成亲?”

若是与萧三娘年纪相仿,该早就成亲了。

“欲向我学习,一直不曾定亲。被闹腾得受不了,拔腿跑了,去岁才回来。见迎阳郡主一面,一见倾心,这才求到我的跟前,希望能娶迎阳郡主为妻。”瑶娘当着萧宁的面,没什么不敢说的,一五一十答来。

“我三姐膝下有二子,虽说周家不管三姐如何安置这两个孩子,依我三姐的性子,定是要带在身边的。”萧宁对这一见钟情的事,不好点评,但萧三娘的情况须得说清楚了。

“这有什么要紧的,郡主愿意嫁给我那傻侄儿,我陈氏自当视如己出,孩子怎么称呼我们家无所谓,我陈氏定好生培养。周家想见两个孩子,我们也绝不干涉。”

瑶娘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孩子嘛,萧三娘的情况他们家都是清楚了,清楚还求娶,任何问题都想过了。

“我会与三姐提一提。成与不成,我自不敢保证。”做媒的事,好几年前萧宁就想了,可惜没能做成。

纵然是相互有情有意之人,总是奈不住天意弄人,更别说这还只是一厢情愿的事,萧宁断不能保证。

“这是自然,郡主若是有意,那是我那傻侄儿的福分;郡主无意,且当此事我从未提过。”瑶娘从不认为当强人所难,尤其是这夫妻之事。

若是两下有意,自成佳偶;无意则当从未发生过。她一个不乐意成婚的人,自不会以强人为乐。

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萧宁便放心了。

再问起无类书院一事,瑶娘由衷称赞道:“明王殿下亦非常人,无类书院如今所出之人才,比之从前更胜一筹。”

这是夸赞萧评啊!

说起这儿,萧宁就想起萧评和清河郡主的成亲的事。

“我五伯和......”按规矩是要称伯母的,但萧宁和清河郡主可是相识在前,原是同辈相交,如今她倒是高她一辈了,虽然是有些不习惯,也只能认了,“我五伯和五伯母相处得如何?”

闻萧宁一顿,瑶娘亦明了萧宁的心境,这关心起长辈的事,瑶娘道:“殿下该相信他们都是聪明人,愿意给对方体面的人,自然能相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