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韩靖的手段(第3/7页)
“似是兖州的。”各路兵马总是有旗帜的,旁的或许不认识,这旗帜上写的大字还是能认得的。
一群人都惊奇了,“竟是兖州兵马?”
这兖州兵马是何许人呢?
说来这位也是传奇人物一枚。
本是草根出身,名为曹根,十年前遇上兖州大旱,当时还有官员贪污受贿,致使百姓拿不到朝廷拨下赈灾的粮食。
民不聊生,自然就引得百姓揭竿而起。曹根恰好就是其中的领头人,带着百姓一呼百应,当时的势头还真是想把大兴朝都推翻了。
当时的朝廷还是先帝做主,先帝本质上算是一个好皇帝,听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不希望费劲兵力再惹民怨,便派人过去与义军商量,他们可以提任何条件,只要最后能够放下刀剑,归顺朝廷,一切都好说。
曹根他们起义的时候,早想着要么成功,要么死,不料朝廷竟然愿意给他们一条活路,还不追究他们犯下的过错,只要求他们归顺大兴朝。
那好说!
百姓们之所以会揭竿起义,都是因为食不能果腹,衣不能裹体,更被贪官夺了赈灾的粮食,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才只能反了。
朝廷这般好说话,那倒是可以商量商量。
这群义军只要把贪官全都杀得一干二净,让百姓们有饭吃有房住,谁乐意反?
先帝一听倒也没有过多想法,要求杀贪官,本来就是一国之君该做的事;让百姓有饭吃,有房住着,也是一国之君应尽的本份。
好吧,朝廷履行了对他们许下的承诺,也对他们既往不咎,甚至更招曹根入军。
毕竟这批义军的头头就是曹根,虽然是草根出身,但也不知他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能让皇帝还有世族默许他成为万户。
当然,这也是因为不管是朝廷还是士族,都是重文轻武,素来看不起武将,给一个万户的官职,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曹根就从这万户做起,十年来一步一步,竟然掌控了整个兖州的兵马。
如今这天下谁人不知曹根骠骑将军?
然而就算兖州比雍州离得京城近,小皇帝也没想就近调取援兵。那是因为这一位草根将军也是不受控制的主,谁知道他要是领兵进了京城,最后京城会变成什么样子?
李丞相表情也十分微妙,毕竟曹根这个人,多年来怎么表现,他作为丞相最是清楚不过。
可是,怎么就偏偏是他呢?
“来了多少人?”郁闷的李丞相,他那表情有人看在眼里,但也顾不上,比如卢氏就更想知道来了多少兵马。
“来势汹汹,安王的兵马立刻掉头,生怕应对不当,想必一定不少。”来报的人其实也不太清楚具体什么情况,连蒙带猜的说了一通。
“想必这一位曹将军进京,总是比安王进京的好得多吧。”卢氏是那么想的,也不避讳的说出口。
李丞相一想也对,怎么着也会比安王他们这群乱臣贼子要好得多,看起来曹根更像是来救驾的。
“事到如今,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心急无用。”卢御史大夫说了一句,略显得有些无奈,谁让他们手里没兵。
没兵就没有话语权,在这大乱的关头一点用都没有。
李丞相本来就已经够扎心的,再被人一捅,难受的厉害。
偏偏在这时候又有人急急忙忙的跑进来,气都来不及喘匀的道:“又有兵马进来了,好像是雍州的兵马。”
这一回所有人都精神了,李丞相不断的搓着手,兴奋的难以言语。
“好好好,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御史大夫尤其兴奋无比,他的大外甥回来了,这就等于有了大靠山,别管是安王也好,曹根这土鳖也罢,何畏之有。
“仔细看清楚是不是雍州的兵马,不可掉以轻心?”萧钤高兴归高兴,可这心也悬起来,害怕一不小心着了别人的道。
要是在这关头有人打着雍州的旗号冲进来,那还得了。
正高兴的人宛如被人迎头浇下一盆冷水,瞬间清醒过来。
“对对对,一定要谨慎再三,绝不能掉以轻心。杨太尉知道我们在等着雍州的兵马,要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假扮成雍州骑士进城,那才是真叫人一锅端了。”李丞相的反应也快,哪怕不懂得行军布阵,可这勾心斗角的事,他可是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