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4/5页)

那时詹妮弗和韦恩碰到了一大片沙状的学层,那就像是白色的沙地,有着连绵不断的起伏的小小雪丘,滑雪板很难在这种地方通行,于是两人被迫把雪地风筝收起来步行。

天气预报通知说有糟糕的天气将在一小时后到来,可能是场不小的暴风雪。

但在暴风雪来临之前、还有太阳的时候,所有守在直播间的人都看到了空气的变化,从完全透明到金光闪闪仅用了十数分钟。那闪烁着的金色就好像上帝在这片雪丘撒下了一把又一把的金粉似的,把原本乏味的雪白画面衬得如梦似幻、不像人间。

韦恩漫不经心地伸手,好像要去接住那些粉末,然后放在鼻子边上闻了闻。

“这是空气里细小的冰晶在折射太阳光,”詹妮弗敲敲雪地靴的后跟,对着屏幕说道,“因为南极的地势原因,离中心点越远,碰到暴风雪的可能性就越高。在暴风雪来临之前,空气中的湿度会大幅上升,这些潮湿的空气因为低温而凝结,但仍然漂浮在空中,就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我们得扎营了。”韦恩说。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是别想走啦。”詹妮弗摇头。

他们在雪丘附近安营扎寨,两个帐篷合起来变成一个看着就结实的大帐篷,因为背包里有折叠的小型发电机和炉子,他们就听着外面的狂风,在帐篷里热速食面和小块煮肉吃。这两个背包就像百宝袋一样,随时随地都能掏出新的东西,这才过去两天,斯塔克的发明已经征服了所有观众。

【诸位,我想嫁给钢铁侠。】

【恕我直言,钢铁侠已经快结婚了,但是没关系,我可以选择直接去他手下工作,不知道有没有员工优惠。】

【这个东西也太方便了吧,想想当年如果有这种技术,很多倒在探险路上的伟大人物就不用那么惨了。哪怕是近几年我们也失去了很多登山家、冒险家,希望这个技术能推广。】

【你们忽略了一点,过去很多挑战横穿南极的冒险家并不是不想用雪地风筝,使他们并不会这项技术。伯格大神就会,所以他的行程就相对比较顺利。】

【我觉得哪怕所有人都会,他们也不会用的。詹妮弗这次挑战的是在新型伞翼协助下在半个月内抵达目的地,重点在于挑战人能多长时间地操作着从伞翼绳上下来的巨大拉力和滑行雪地风筝的能力。但对于一些想挑战抗压极限的冒险家来说,他们只会一次又一次地减少负重、减少携带的东西;以前伯格·奥斯兰用了雪地风筝,后来的人就会想完全徒步;如果有人完全徒步了,说不定还会有人想负重。就跟爬珠峰的人从上去就行变成不带氧气瓶一样。】

这位观众的话使得许多人都沉默了。

因为他们无法反驳:人类的冒险之路,归根结底是用生命堆起来的道路,而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冒险,不会停止挑战。

坐在帐篷里的詹妮弗也在低头看了手机之后露出沉思的表情。

暴风雪过后,两人重新开始前行,观众们惊讶地发现,布鲁斯·韦恩的体力竟然还不错,而詹妮弗在康复中似乎也恢复训练得不错,照这个速度下去他们真有可能实现节目组给的目标。

这种预测在第十二天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此时他们已经离南极点非常接近了,沿途偶遇的人也越来越多。和许多人想象的不同,南极、尤其是靠近南极点的区域,并不是全然寂静的,甚至在一些特定的道路上还很热闹。

这些所谓的路都是被来回的车辆和雪橇压出来的。

他们经过的雪面上是两道深深的车辙印,并有些许较浅的叠加在其上的车辙印。这些印子把雪地压的非常平整,无论对雪橇还是滑雪板赶路来说都是如虎添翼。事实上,从龙尼冰架到南极点的路还算比较生了,如果是从南极点往莱弗里特冰川走,甚至还能遇上一条在雪原上被压出来的公路,更加便捷、更加安全。

快到南极点的时候,风渐渐小了起来,两人不得不收起伞翼。

从这里开始,观众们几乎每个小时都能见到两三辆车。

它们有的是小型的科考用车,上面插着各个国家的旗帜,较多的是星条旗、三色旗和五星红旗;有些是超大型的拖拉机,它们长得怪模怪样,背后拖着的一个三角形支架,三角形的横杠上拖着一块巨大的像布一样的材料,上面粘着2×2或4×2排列的充气袋。这些袋子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有着非常大的容量,耐寒耐磨耐压,可以很好地保护需要运送的补给;还有一些则是卡车,在后面拖着建筑用品、损坏的车辆甚至房车,几乎每个拖挂底下都有像雪橇一样的脚垫粘在本来应该安装四个轮子的地方,以确保在雪地上的快速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