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辩才无碍(第2/3页)

“不可拒绝。”赵和目光在他面上一扫,然后看向呼何吕:“若依大秦烈武帝时故事,将龟兹分为龟兹、乌叠二国,以左将为乌叠王,右将为龟兹王,左将以为如何?”

呼何吕脸色顿时一变,而旁边的卑鲁更是跳了起来,怒道:“不可,不可!”

赵和笑眯眯地望着他们,没有开口说话。

卑鲁与呼何吕脸色变来变去,此前他们多有眼神交流,这一次却没有了。

烈武帝时因为龟兹降叛不定,所以将之一分为二,各立一王治之。若赵和答应立左右二将为王,卑鲁这个龟兹王不仅仅王位不保,只怕性命也堪忧。

虽然他信呼何吕的忠诚,但是,除了左右二将之外,赵和还可以在龟兹贵人中挑选合适之人——大伙都是墙头草,此时想要倒向大秦的龟兹贵人绝对不少。

“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这第二条我答应就是!”卑鲁心念一转,不顾呼何吕,自己先出口说道。

不过接下来的第三条,却让他极为为难,他苦苦哀求道:“但这第三条,事关国本,当真是……以小王之见,秦人为奴者,尽皆释之,西域人为奴者,依如既往……”

赵和叹了口气:“卑鲁王,你还不明白,这第三条与第一条一样,可都是为你好!”

卑鲁愣了愣:“此言何出?”

“你有多少奴隶?”赵和反问道。

卑鲁犹豫了一下:“我有牧奴一百一十户,匠奴四十户……田奴二十二户。”

说到田奴时,他看了赵和一眼。

赵和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

秦人最擅长耕作,故此所谓田奴,很有可能就是大秦撤离西域时失散的原西域都护府囤田秦人。

烈武帝时可是发天下三十万户囤西域,而烈武帝晚年匆匆撤离西域,这三十万户中绝大多数都失陷于西域。在于阗,赵和释放奴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现奴隶当中,有许多都是秦人。

“那诸位贵人呢?”赵和指了指呼何吕:“比如左将,有奴隶多少?”

呼何吕咽了口口水,干笑道:“我有牧奴五十一户,匠奴十二户,田奴二十五户。”

“国中贵人之所以不太听从龟兹王,不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有这些奴隶吗?有奴隶为其劳作,他们就不仰赖于龟兹王所发的俸禄,有奴隶为其作战,他们就敢于反抗龟兹王的命令……欲强王权,先得释奴!”赵和眼睛又看向呼何吕:“若是龟兹王释奴,而贵人不肯释奴,其必有私心,至少是不愿意与龟兹王同进退!”

他这话完全是胡搅蛮缠似是而非,不过却让卑鲁与呼何吕意识到,赵和所提的条件,当真是不允许打折扣,要求他们做到的,那就必须做到。

二人这次又交换了一下眼神。

呼何吕心里暗暗发苦。

他是倾向于拒绝赵和的这个要求的,毕竟这会损坏他的利益。

但是赵和方才说了要将龟兹一分为二另立两王的话,他若出言拒绝,卑鲁会不会怀疑他的动机?

呼何吕很清楚自家这位龟兹王是什么德性,莫看他懦弱而没有主见,但心却极是凉薄。此时卑鲁有多依赖于他,那么当猜忌起来时,卑鲁就有多恨他。

可不拒绝的话……

呼何吕心中一动,当即道:“我等大体上可以同意使者的三个条件,但又有两个难处。第一个难处,释奴之事,确实牵连甚广,而且大王与我家中生计,都依靠诸奴,若是释奴,我等生计如何?第二个难处,我国中贵人,颇多都心向犬戎,若不给他们好处,只怕他们还是会反对……”

“第一个难处我理解。”赵和点了点头:“但是西域诸国,最得利之事是什么,自然还是贸易,转手丝绸、瓷器、香料、宝石,这比起蓄养奴隶得利更多。释奴之后,龟兹为我大秦属国,便可以与于阗一起,组织商队,前往大秦贸易,这商队获利,龟兹王自然可以抽取税收,而这税收又可以充作大臣之俸禄。”

“可是商税能有多少……”呼何吕眼前一亮,不过他还想尽可能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因此又开口道。

“商道繁盛,自然商税就多。”赵和一摆手:“而且这条贸易路线获利之丰,想来你们不必我来解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