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名册(第3/4页)

“然而,这份出身、资历、气节与功劳,除非给个宰执位置,否则断不能妥帖。”赵玖会意道。“但怎么可能让他来做宰执呢?而且有些话,你们虽然未说,但朕心里却明白,此人到底是占了其他人比不上的出身,在开封府当着荫官便能紫袍加身,一跃而为少卿,后来出使的事情也算是投机取巧……再说了,朕也见过此人,知道他是个老实到无能之人,是不可能托付军国重任的。”

翟汝文忍不住干咳了一声,俨然是不适应赵官家的直接,但只其他人都默不作声便知道,很显然,赵官家这是说到里子上了。

“所以得想个法子,把韩肖胄、孔氏叔侄这些说正经也算正经,也确实该给一些说法,但偏偏不能给正经差遣的人一个正经去处。”赵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意思。“朕也是刚刚想到……眼下不是正在将官职渐渐名实相符吗?只有秘阁职称算是额外身份,那何妨如赐秘阁列席身份一般,给他们一个说法?”

“官家是说,弄个虚的秘阁?”枢相张浚当即醒悟,忍不住脱口而出。“比如用宣德楼外空着的旧尚书省大院,点个外阁?”

“虽说在宫墙之外,可外阁太难听了。”赵玖连连摇头。“用公阁这个名称如何?许他们如秘阁一般,二十日一会,并记录存档兼以公阁名义向朕上书,而且许他们参与大朝会听个响,太学论政的时候,也许他们坐在朕身侧……”

“可若是连大朝会都只听个响,那在公阁里又能说什么呢?”赵鼎心里也已经觉得可行,但还是觉得有些仓促和尴尬……太糊弄人家了,韩肖胄本来都可以做宰执了,衍圣公家里带着俩木像跑来跑去的,也挺辛苦的不是?

何况周围人还挺多。

“把这次来的主持和观主们也塞进去,说些祭祀祈福的事情?”赵玖继续试探性的对道。“再塞一些有名望的宗室,讨论一下仪制、爵位传承?让两位国丈也进去,说些东京城里修路的事情?还有景苑怎么分房子?蹴鞠联赛何时开赛?大儒也可以进去,推广一下原学,讨论一下理学?冬天的时候也可以讨论一下如何救济贫民?啥事都可以说一说,反正最后送朕这里,朕有空就看看,没空直接再送都省……如何?”

赵鼎都不好意思点头了,但看他跟其余几位宰执还有两位尚书面面相觑的样子,又好像心里很赞同的感觉。

毕竟嘛,这次搞这些名单时候他们才发现,类似的人太多了。

实际上,连外面立着的几位官家近身内臣都似乎挺赞同的……谁愿意这些人来跟自己抢位置啊?就像官家说的,眼下这些官职越来越讲究名实相符,那都是有实权的,大家都有一种坐地升官的感觉,凭啥就要这些人直接翻自己头上?

“臣愿辞去秘阁首席身份,去做这个新的公阁首席。”一直没吭声的吕好问忽然开口。“正好专心原学……”

“吕相公可以去做公阁首席,但秘阁首席也要继续做。”赵玖赶紧摆手。“有些事情还是要吕相公为朕一锤定音的。”

吕好问点了点头,复又束手在座中不语,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想新的原学定理。而剩余几人大略讨论了一下,大概是要邸报配合着再鼓吹一下这个公阁的贵重……然后这事貌似就这么大略定下来了。

今日来的诸位又得了个新差事,乃是拟定公阁名单。

不过,在那之前,貌似还有一事。

“只有这些吗?”赵玖摸着又一本名册,一时难以置信。

“官家。”赵鼎等人无奈,只能起身拱手相对,便是吕好问也跟着站起身来。“臣等着实无奈……金人止于淮河、南阳、关中各处,而河北、河东尚为敌占,京东又是新复,所以其实只有关中、中原、淮上三大处可做有效统计,而便是这三处,只说中间经历多次盗匪、义军、金军、官军梳犁,哪里就能说得清呢?”

“那些建炎二年冬日间,京西一带,整个被屠掉的城镇怎么说?”赵玖还是不解。

“好让官家知道,既然整个被屠了,哪里还剩讯息?”赵鼎愈发无奈。“何况户籍名册在土断、军屯、授田后也早已经重新定夺了,臣等也只能记个城镇名录罢了,也都写进册子里去了……至于其余地方,臣等以都省名义向地方征求抗金义烈民户男女,却也只能得到某年大约某时,谁谁谁曾组织过义军,某某某又曾战死,却也都是地方上的知名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