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知已(第2/3页)
太子抿着嘴,用力地点点头。
佟宝珠看向康熙:“医学里有一种说法叫‘胃喜‘’胃厌’,喜欢的东西,容易克化;不喜欢的食物,勉强食用下去,人体会对它排斥,不容易克化。所以,要食用自己喜欢的食物。”
康熙点头:“好像有道理。就跟读书一样,喜欢的知识,学的快。”
佟宝珠趁机说:“今晚,臣妾照顾太子饮食。太子若是积食,问臣妾的罪。”
贵妃做事,有时候看似出格,却从未出来漏子。
康熙看着两双满是期待的目光,犹豫了片刻后道:“准。”
太子金贵的很,咳嗽一声都是大事。
佟宝珠话说的大,其实也没让他吃多少东西。又给他夹了一块炖牛肉,一块萝卜,一块熘炒鸡脯,两片清炒藕片。
太子第一次吃藕片,咬上去脆生生的,带一点点清甜。以前吃的东西都是软的,竟然不知,还有这种硬口味的东西。
多么的神奇!
很多年后,身边的人都知道太子殿下爱吃清炒藕片。有人曾问他,藕又不香,有那什么好吃?他说,好吃。说不上来是什么味道,就是觉得味道极好。
晚膳后,太子由伺候的太监领着去他住的弘德殿,走的一步三回头,想问问:“皇阿玛,什么时候,儿子还能和您一起用膳?什么时候,还让佟额娘过来一起用膳?”
他知道,不能问。坏了规矩,他便不能住在乾清宫里了。此时,五岁的小太子,如他皇阿玛小时候那样,特别特别的盼着自己快点长大。
康熙对顶着绿头牌进来的太监,叫了声:“去。”招呼佟宝珠去了西暖阁。
这声“去”就如一声钟响,在佟宝珠心里“咚”了一下,该不会是想召幸本宫的吧?
“《几何原本》贵妃看了吗?”康熙指着塌说。
内务府做事很有效率,康熙说印书的两日后,便往承乾宫送了一本。她大概翻了一眼,是现代的初等几何,初中时学的东西。
佟宝珠斜身坐在塌上之后,应话道:“臣妾每日都看呢,很有意思。”
康熙坐在她对面:“贵妃也觉得有意思?”转话又说:“等过些日,朕看得多了,我们探讨一下。贵妃喜欢诗词吗?”
佟宝珠道:“没入宫前,臣妾读过一些。入了宫,觉得那些东西没什么用处,便没看了。”
她想对康熙表现得热烈些,让对方觉得,她跟别的嫔妃们一样,又娇又软,还心心念念地想着他。想往他身上扑,想求他的拥抱,想跟他睡。
可一想到,他或许今晚要召幸她,就浑身僵硬,热乎不起来。
康熙完全感受不到她的这种情绪,还以为多日不见,对他陌生了。
自从他宿在承乾宫那晚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他没再去承乾宫。等了一日又一日,贵妃只来了一次,还没见着面。
于是今日就把她召了过来。
虽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种痘成功的事,心中的喜悦,想与她分享。但他不愿提这件事。种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不能同一个后妃牵连在一起。
“贵妃最喜欢谁的诗词?”康熙笑问。
佟宝珠想也没想,便答出来了:“唐朝李白。”
宫女端着茶盘过来,康熙远远地伸出手,宫女会意,走到了康熙跟前。
康熙取出青花茶盏,放在佟宝珠面前,又问:“为什么?”
“谢谢皇上。”
佟宝珠道谢后,清声朗朗道:“李白的诗彰显出了大唐的精神和气魄,读他的诗,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伟大和风华。”
转话又道:“就如皇上写的《澄海楼》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后人通过这首诗,就能知道大清皇帝的胸襟,知道大清万国来贺的盛况。”
康熙虽然自嘘文武双全,拿他的诗文与李白相提并论,还是有些不大好意思。握了拳头,挡在鼻下干咳了一声道:“那时候朕年轻,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佟宝珠忙不迭地说:“听说《澄海楼》是皇上十八岁所作,真是厉害啊!少年英才。待百年以后,后人肯定会把皇上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提并论。提到皇上就会说,康熙大帝,千古一帝。”
夸赞人这种话,说得多过分,本人都不觉得过。但当面被夸奖,有些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