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三更合一(第3/7页)
公孙策太心疼苏园了,既选择做了她的师父,他自然是要如当父亲一般真心对待苏园,为她筹谋以后。
包拯沉吟了片刻后,问公孙策:“那白护卫合适么?性子烈了点,过于孤傲。”
公孙策愣了下,随即才反应过来,包拯这也正经考虑上苏园的终身大事了!他甚至还嫌白玉堂配不上苏园。幸而这话只有他俩私下说,这若是叫白玉堂听见了,不知会闹得何等天翻地覆。
“那大人莫非是中意展护卫?”公孙策试探问。
“展护卫年龄有点大,身上还有桃花债——”
公孙策懵了下,“桃花债?这事儿学生怎么不知道?”
“却不是你以为的那种,不过女方那边一厢情愿,就如嘉和县主那般。”包拯解释道。
“那这倒不稀奇了,毕竟南侠展昭声名烜赫武林。”公孙策客观地评价道,“他为人仗义,谦和有礼,仰慕者众多,实在情理之中。”
但仰慕者多,作为他的妻子便很容易招上惹嫉妒和麻烦,这确实是个‘缺点’。包大人在这方面的思虑,倒比他还要周全很多。
而白玉堂在这点上就十分占优势,因他是出了名的阴狠毒辣,江湖上便没人敢随便招惹他。纵然是有仰慕钦佩他之人,却也只能躲在暗处,万万不敢表在明面上。因为一旦表现出来了,很可能不仅不会得到白玉堂的青睐,还会惹来白玉堂的嫌弃,直接把人杀了。
所以说,这江湖上的人对白玉堂,畏怕者居多,钦佩者不少,但仰慕者却寥寥无几。
尤其要考虑到,苏园本就是个易招惹麻烦的体质。以前她的经历已经够苦了,公孙策不想苏园以后还要在麻烦中生活。
再有,公孙策早就观察过展昭对苏园的态度,完全兄长对妹妹的照顾,从无其它多余情分。反倒是白玉堂,很有戏的样子。
“也不能只着眼咱们府里的,再挑挑外头的。”包拯在脑海中把府里适龄的男青年都扒拉遍了,发现竟没一个让自己完全满意的,遂决定扩大范围。
傍晚,包拯就拿了一长串名单敲响了公孙策的门。
公孙策就坐在桌边,静听包拯细数名单上这些比较不错的子弟。
身高矮,划掉了。
相貌差,划掉了。
性子急躁,划掉了。
家中父母刁蛮,划掉了。
……
都不用等公孙策帮忙一起分析,讨论讨论,包拯就把最后一个名字划掉了。
都不合适,他觉得这些人都配不上苏园。
公孙策打量包拯那一脸嫌弃又挑剔的模样,忽然觉得他这个师父的‘父’做得完全没有包拯合格,包拯这才真正爱女过度的‘父亲’该有的表现。
“大人有没有想过,这些子弟都家世不俗,怕是很难会愿意选与一名在开封府当差的孤女成亲。”
虽然说这名单上的子弟们确实都有缺点,配不上苏园。但公孙策觉得包拯还是应该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不是单方面的选择,要双选。
“有本府作保,你我为她添置嫁妆,有何不可?”包拯告诉公孙策,他早做好这方面的考虑了,可以上书为苏园表功。
“可这些世家皆规矩大,她即便嫁进去,怕是也不会喜欢深宅大户里的束缚。”公孙策见包拯没懂他的意思,决定换个方向去游说。
包拯这才明白过来,“合着这选来选去,还真只有白护卫最合适?”
“这家世好的,规矩大。没家世的,多半又因没受教化,无品无德。能文武双全,有家世又不过分重规矩,且姿容双绝,能给予苏丫头最好尊重的,学生当前只看见白护卫一人。”
包拯沉思片刻后,不得不点了点头。却也不知为什么,挑了一圈之后,他突然发现白玉堂那点缺点也不算什么缺点了。他虽年少气盛,却也不过是因为太年少,多磨砺他几次,性子自然就会沉稳下来了。
看来是他一开始的要求过于苛刻了,只觉得苏园该配这世间最好最完美的男儿。
“最好的未必好,合适的才最好。”公孙策温温笑道。
“倒是本府草率了,”包拯反思自己,“叫公孙先生见笑了。”
公孙策摇了摇头,反倒对包拯表示钦佩和感谢,“所谓关心则乱,大人较之学生,对苏园关心更甚。学生看得出大人待她的真心,确如亲生女儿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