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伽罗 上(第5/9页)
年轻的郭夫人一脸抑制不住的喜悦。
她出身建康城的低微士族,是个小家碧玉,没见过多少大富贵,今天她所生的五个儿子全都受到封赠,郭夫人自觉面目生光,显得比平时更加气壮,笑吟吟地道:“大司马,别看今天我们独孤家这么风光,一口气赏了这么多封爵,可人家都说,是大司马的功劳太大,就算将来封几个王爵,宇文大人都报答不了大司马这些年的战功,要真是这样,妾身生的儿子将来一个个都能封王,给独孤家光宗耀祖,那才叫挣脸。”
崔夫人冷冷地道:“自古大恩如大仇,功高震主者必身危。对大司马来说,一天得了这么多恩赏,诏书里还说大司马平生百战,不能尽赏,聊尽寸意,妾身觉得,再不激流勇退,就难以明哲保身了。大司马,不如我们趁此守丧的机会,远走秦州,离开长安城,就算在乡下种菜养马,妾身也决不叫苦。”
郭夫人白了崔夫人一眼,虽然她嫁给独孤信比崔夫人晚,可独孤信从来没将她当侧室看待,看在儿子们的面上,在独孤府里另置一间独院,让她带着儿子们居住,平时也不强求她到崔夫人这里侍候。
这些年仗着儿子生得多,郭夫人已不太将崔夫人放在眼里,平时连“姐姐”都不愿多喊一声。
不过是多读了两本古书,多识得两个字,她还当自己是女诸葛亮、女张良了?
郭夫人冷笑一声道:“姐姐不叫苦,可伏陀他们呢?本来好端端的在长安城里当着大司马家的公子,一到十四岁就能任开府带兵,勋荣一时,可姐姐只顾着避风头怕死,要咱们家的孩儿全去乡下当村野鄙夫,独孤家是几百年的北州将族,就这么自甘下游,祖宗们在地下知道了,只怕也不会答应吧?”
听郭夫人口口声声地提及她生的儿子们,崔夫人不禁被碰到了痛处,她深爱自己的夫婿,但命运实在太捉弄人,这些年她为独孤信接连生了七个女儿,就是没生下一个能跟随父亲上阵作战、能承袭父亲封爵的儿子。
崔夫人生的七个女儿个个出色,相貌美、读书多、能干有见识,既有舅舅家的博学和高贵,又有独孤信的勇气与肝胆。
而郭夫人所生的几个儿子,却无一不平庸。
以如此平庸之才,小小年纪便居于高位,还要面对执政大臣宇文泰的猜忌和打压,这不是给自己招祸吗?
这个不断为独孤家生儿子的女人,实在愚蠢得惊人。
独孤信知道,崔夫人的主意非常明智,可他却无法接受。
不仅如此,刚才宇文护还屏开众人,秘密对他说,由于东魏高澄刚刚代父执政,立足不稳,好几个边将欲投西魏,东魏派大兵压境,防止叛乱,边情紧张,宇文泰欲夺情让独孤信出征,驻守边关。
赵贵说得对,善良是他的软肋,重情重义,也只是给他多添束缚,多置枷锁,让他这辈子在宇文泰的恳求声中不得安宁。
“不要说了,”独孤信郁郁不乐地道,“伏陀他们年纪小,不要只惦记这种轻松得来的富贵功名,以后跟着姐姐们多读点书,咱们家的儿子,要是有女儿的一半,我也就不用担心了。”
郭夫人虽然护短,也知道自己的儿子表现愚钝,不如崔夫人的女儿们聪明能干,当下声调低了一半,道:“不过是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要我说,姐姐还是多操心操心她们的婚事,大小姐十四岁了,宇文家求了两次婚,姐姐都不肯答应,难道还真想嫁到宫里头当皇后不成?可就算是皇后,也没有宇文家的世子夫人势力大啊!”
崔夫人不欲多理会她,淡淡地道:“丽华的婚事,我自有分寸,虽然丽华与宇文毓的性情相近,可宇文家的兄弟太多,将来难免权争利夺,连累妻子也搅入是非,还是选一个差不多的人家才好。”
独孤信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母亲一死,从此他在东魏再无牵挂,眼前儿女成行,七女六子,不可谓人丁不旺。遗憾的是,他的女儿一个比一个优秀,在长安城里为人称道,长女独孤丽华、四女独孤菩提、七女独孤伽罗,其明秀好学、勇略智计,若是男儿身,决不在自己之下。
而儿子们呢,不知道是郭夫人的遗传还是从小太过娇宠,不但及不上姐姐们上进,还一个个都纨绔气息十足,从来不知生计艰难,既不爱读书,也不爱习武,沉迷于玩乐,只要找个机会便玩得昏天黑地,连亲爹是谁都想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