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第5/8页)
不但没回长安,反而上吐蕃借兵。
用吐蕃和尼泊尔人的仆从军,反手打出一个爆击。
直接打跪了天竺诸国。
乃是不世出的奇才。
除了出身王氏遭武后忌惮,实在也挑不出什么大的毛病来。
可问题是,老王在天竺干得好好的。
这么把他调出来,天竺的防务谁来做?
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大唐现在,只怕没人能代替王玄策,去镇住天竺五部。
不过细想想,也实在提不出什么更好的建议。
舍王玄策,怕真就只有苏大为亲身上火线。
再一次提兵出大唐,远赴西域了。
但到苏大为今时今日的位置,实乃大唐中流砥柱。
不可轻动
他是大唐的定海神针。
有他在,朝廷各派势力,就不敢撕破脸,不敢违反游戏规则玩暴力政变那种戏码。
有他坐镇大唐,大唐四夷的胡人。
比如新罗、倭国、突厥、百济、高句丽、西域突骑施、吐蕃。
这些异族,都不敢闹得太过。
名将,就是唐朝的“核武威慑”。
有名将在,各族头上都悬着一把利剑。
正如昔日三箭定天山之薛仁贵。
在正史上经历大非川之败,被外贬数十年。
一旦起用,回到战场上。
敌人一听名将薛仁贵之名。
立刻不战自溃。
纳头便拜。
不敢与之为敌。
这就是名将的威力。
威慑力量,要点在于威慑,而不在于使用。
用得多。
便毁了。
薛仁贵兵败于怛罗斯,正是这一切最好的注角。
所以于公于私。
苏大为留在朝中,对李弘,对朝廷政局稳定,对外蕃的威慑,都是最佳选择。
武媚娘也不是没有别的心思。
如果可以,她是很想调苏大为离开洛阳。
只须一年半载。
她有信心,可以全盘掌握朝局。
甚至行废立之事。
若论政治手腕,李弘距离她差了好几个数量级。
而权力这条路,是会上瘾的。
它是一味毒药。
可以让人失去亲情、友情。
不惜献祭一切。
只为登上最高的位置。
但是她同时也是清醒的。
时机未到。
若流露出太明显的意图。
不敢保证苏大为是否会反弹。
双方的关系,从最早的姊弟、恩义,到现在披着恩义外衣,实则是互相忌惮提防。
有许多事,是不能宣诸于口的。
武媚娘想要最高权力,甚至想成为女帝。
那么她前进路上,现在唯一的敌人便是李弘。
只要收掉李弘的权力。
寻机废掉李弘,再立李贤或李显为太子。
她便可以安稳在慑政太后的位子坐上数年。
数年后,待要传位太子时。
她的权力早已巩固。
到那时,满朝都是武后的人。
她要称帝,也是顺理成章。
朝中不会有任何阻碍。
但是苏大为,在此时站位李弘。
等于替武媚娘踩了一脚刹车。
要搬开李弘这个拦路石,就得先搬开苏大为。
可要对付苏大为。
无论从哪方面,都没有机会。
论实力,苏大为已经是大唐异人金字塔顶峰。
天下第一人。
论统兵,苏大为在唐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
也就是萧礼这两年,苦心造诣,把关中府兵给玩废了。
这是一出双刃剑。
既伤了大唐的根基,也伤了苏大为在军中的根基。
唯一的好消息,恐怕是苏大为之前在殿上所说的。
异人不能轻易对普通人出手。
到他这种境界,若是杀戳太重,会引动天地法则。
所以是有一种约束力在。
这让武媚娘心下稍安。
至少,如果真到必要的时候,出动数万,十万百姓、大军。
哪怕强如一品异人。
也会投鼠忌器。
所以苏大为应该不会突然做丧心病狂,屠杀朝廷,自己封王那种事。
那是两败俱杀的打法。
容易把苏大为自己也一波带走。
双方都有顾忌,才能保持危险而脆弱的平衡。
武媚娘想把苏大为调走。
但绝不能做得太过明显,引发苏大为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