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捷报频传(第2/3页)

一个能办事的官员,就算多贪一点,只要不太过份,李治也都忍了。

政,治么,不过就是利益的权衡取舍。

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苏大为都在忙着都察寺的建立之事。

倭正营改组,虽然品秩不变,但称谓变了,职能,也有进一步的加强。

许多原来的组织架构,全部要打散调整。

涉及到的人员,多达数百人。

等把这些人调整完毕,核心建立起来,又要选拔护卫,替都察寺提供必要的保护,以及必要的武力。

另外就是打通商路,将公交署及鲸油灯铺,与李治派来监管的人定下章程。

一桩桩一件件,一个个做来,简直考验人的毅力。

许多事,大唐以前没有过,都需要苏大为从无到有,一件件亲力亲为。

等把这些事做完,苏大为又马不停蹄的定下对都察寺谍报人员的培训章程。

作为一名出色的情报人员,必须要掌握的许多本事,都得一一学习。

比如追踪之术,潜行之术,如何随时伪装成另外一人,如何不着痕迹的搜查证据。

如何用话术套话,乃至策反对方要员。

如何反渗透,反敌方的策反。

还有谈判的话术……

情报人员的基本常识。

一些特殊人员,还需要接受特殊的专业训练。

在做这些事之前,苏大为先得把各方面的专人集合起来,成立独属于都察寺的情报培训机构。

这一步打通了,以后可以源源不断的替都察寺培训可靠的情报人员。

解决了人才问题。

等把这一步做完,早已走过了显庆三年,来到了显庆四年春。

但苏大为却没有一刻的停歇。

就连划分情报区域,设立层层树状结构,不同情报人员的层级,也需要他亲自过问。

更别提征召核心人员,中层人员,外围人员,编外人员,一层层的,逐层推进。

不知花费多少心血,总算将都察寺给立了起来。

整个组织架构,职能。

从人才培养,到各层级的章程。

编外人员的利用,收纳,对敌方细作的监控,对敌方情报网的渗透,反利用。

所有的一切,终于都尘埃落定。

而在这个时候,从吐谷浑方向,接连传回苏定方的捷报。

所有潜伏在大唐长安的情报组织,包括倭国及百济、高句丽,甚至新罗人,都以为大唐暂时不会对辽东出兵。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程名振为首,薛仁贵为副的大唐征东军,已经化整为零,悄然出长安。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主杀伐。

大唐长安,已经满城尽带黄金甲。

各色秋季的花,争奇斗妍,给长安染上微熏的色彩。

这个时节,除了赏菊、围猎,也是收获之季。

长安城里,已经先后收到来自苏定方,以及程名振的捷报。

战事进展顺利,一时间,李治也是龙心大悦。

几次大赏群臣,给臣下赐宴。

并且还携武媚娘和一帮小皇子们,走出皇城,来了一次郊游。

长安城,西市。

“苏定方以少胜多,于乌海大败吐蕃副大相达延莽布支。”

说话的人,用一根筷箸敲了敲碟子,发出清脆的响声。

似是想吸引大家的注意。

苏大为抬头,看到尉迟宝琳那张浓眉大眼的脸上,眉毛扬得几乎快要飞起。

似乎取得大胜的人是他一样。

“阿弥,苏将军用兵真是厉害,听说他先用疑兵拖住那个吐蕃副相,自己独领千人,从侧翼直插军阵,阵斩了那个达延莽布支,这可是吐蕃副相啊,当年为文成公主说亲时,听闻也有此人,也算是吐蕃有数的人物了,居然被苏将军……”

“哎,你们看,苏将军是否快得胜归来了?”

尉迟宝琳的目光投向坐他对面的苏庆节。

近两年来,苏庆节的身量越发长大,似乎又发育了一些。

现在比起苏大为,只差了半个头。

但是他的身形没苏大为那么健硕,显得略为单薄一些。

刀锋般的薄唇微抿着,总是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冷酷感。

听到尉迟宝琳的话,他凑在嘴边的酒杯微微一停:“我倒是想,但恐怕没这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