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二合一(第4/5页)
这江梅叶也是李嘉兰的影迷,秦瑶见她腼腆,平日里还忙着带孩子,请李嘉兰帮她签名,还用照相机给两人拍了合影,江梅叶喜滋滋的离开了。
乔洁瞥见江梅叶那模样,不由得撇了撇嘴,小声道:“不过就是个戏子嘛。”
九月一号发行的《南方生活月刊》里,多了李嘉兰的电影访谈,访谈内容大多是娱乐性质的,里面有李嘉兰拍戏过程中发生的趣事,还有李嘉兰对婚姻友情的看法,以及她作为演员的业余生活和推荐书籍。
此外,访谈后面有一个虚线方框,里面打了个活动的标志,只要裁剪下来,把想对李嘉兰说的话写信寄去编辑部,就有机会获得李嘉兰的回信,或者李嘉兰的签名笔记本。
“有李嘉兰的访谈?”
“就是那个电影里面的……”
“上面还有她的照片呢,还能抽奖!”
……
无论是买杂志,还是寄个信去编辑部,成本也不过是几毛一块的,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虽然大家都不富裕,可这种一两块的活动,普通人都有钱参与,学校里面的青年学生,更能挤出这一两块参与抽奖。
“我要一本!”
“我也要一本。”
“我买十本,我就不信抽不到我。”
买十本杂志还不到十块钱,家庭条件富裕的,别说是买十本,哪怕是买五十本也能买得起。
很快,这一期的月刊卖爆了,秦瑶估计销量能过百万,如果反响过硬,秦瑶打算把这个栏目做下去,多找几个电影演员明星,将来还可以找港澳明星演员。
杂志卖得好,最高兴的除了编辑部的人外,另一个就是书报亭的职工,这职工也属于单位职工,多卖出一本杂志,他本身是没绩效的,但是这一回,他偷偷地在旁边卖信和邮票,价格稍微高个几毛一分的,赚了一笔小钱。
编辑部收到的来信堆积如山,每天都在抽“幸运读者”,一天发出一百本签名笔记本。
李嘉兰这人,她很有良心,兴许是面对大家的热情太过激动,完全不愿意辜负影迷的喜欢,她每天都要拆几十封信,认真给读者写回信。
九月又是开学季,青年学生们到学校,这期刊在学生中卖的极为火爆,很快卖出了六十万册,超过一百万,已经是确定的事实。
秦瑶没来得及高兴,只因为太忙了,编辑部太乱了,堆积如山的信,陡然增多的工作人员,都使得他们编辑部的场地变得窄小,换办公地点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秦瑶跟一栋新写字楼联系,要求给编辑部腾出一整层的空间,她的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可就算再快,“搬家”也是下个月的事。
秦瑶才忙完这事,又收到了几所大学中文系、新闻传媒系和印刷出版学院的主动邀请,想要请她去学校宣讲,开交流会。
各种名目的邀请都有,有的还希望她当讲师,给大学生们上文学课,还有的希望她对大学生进行成功讲座,讲述自己创办期刊的前后事迹。
其中白秋玲就读的山中大学也对她发出了邀请,请她跟学生交流沟通,秦瑶哭笑不得,这都半年过去了,秦瑶忙得像个陀螺,都没能来得及去白秋玲的学校看她,这次正好有机会去见见白秋玲,秦瑶答应了学校的邀请,时间定在十月。
在这个时候,秦瑶除了是秦经理和秦总编外,也成了秦副馆长,可谓是各种光环加身。
这些好消息,也没忘记打电话告诉家里。
“我女儿都成个经理了?”沈桂香听说这事的时候,她首先觉得匪夷所思,愣愣道:“你不是没上大学么?”
很多人上大学,就是为了进工厂当工人,毕业了还得从普通工人做起,有的人干了二三十年,才能捞到个厂长或者副厂长的位置,大部分人,这一辈子,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人。
当然,像沈桂香这个年代的人,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工人群众,已经是非常幸运的幸运儿。
沈桂香就是个普通工人,干了一辈子,退休了岗位让给了儿媳妇,还以为这岗位能一代代传下去,现在恢复高考后,也不尽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