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5/7页)
“哎呦,这个可真是太轻便了,这是啥?居然可以把土碾碎,还能推到一边去,这真的很省事啊!”沈来秋干脆把牛牵到一边休息,自己套上曲辕犁犁地,沈黎看着自己的爹跟哈士奇一样在地里撒欢,不由得扶额。
沈黎道:“爹,多做几个,我们家田肯定能早点犁好,还能把这个租给村里的人。”如今铁器昂贵,虽然曲辕犁只有犁铲,犁壁是铁做的,可是寻常人家估计不愿意花那么多钱,他家有钱做曲辕犁,多做几个,廉价租给村人,或者隔壁村人。他家亏不了,别人用着也方便。
沈来秋点点头,“好,你自己找铁匠去打,叫木匠给你装好,等做好了叫庄仆陪着你去取。村里那边我去通知。”
沈黎想了想,“爹,恐怕还不够,世子给我留了张玉牌,这个曲辕犁是好东西,说不定可以推广。”
沈来秋抹了把汗,“确实,买不起牛的人家,有了曲辕犁,也能自己犁地了。有牛的人家,有了曲辕犁,也能给牛省省力气。”耕牛多宝贵啊,怎么宝贝都不为过。
沈黎觉得,反正曲辕犁都整出来了,筒车做出来也挺好的。但是筒车结构稍微复杂一些,尤其是高转筒车,当年他学历史的时候,非常好奇这种农具,还专门找了模型观看它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的是无穷的。
他们这里不算缺水,可是灌溉仍然需要人力,这么多人力节省下来,可以卖多少豆腐,养活多少家人?往小处说,这是给人省力,庄稼也能长的更好,往大了说,这就是在挽救农人的生命。高强度的活计,难免会消耗大量精力,一旦过度,身体的损耗日积月累的沉积着,所以古人活不长。
他做了三天,才成功做出一套模型。但是沈黎还是不满意,普通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他每种类型都做了一个相当精密的模型。
做完了,才把相关的用法和建造方式写在一张绢布上,密密麻麻的,看得县令脑袋疼。但是别人写得东西,他不看也就罢了,左右是请求提拔自己做官的。可是沈黎不一样,上来给了这么些精细的模型,猪脑子都明白这是好东西啊。
他让农事官给做了个曲辕犁,他亲自去试着犁地,一试,感觉不到哪里省力气了。他娘子就嘲讽道:“你一天到晚就知道整理案子,何曾下过地?你可知道以前的犁,有多重,多难使用吗?你去试一试吧,保证你晚上腰都直不起来。”
县令不服气,“我也是耕读人家,怎生瞧不起人?”
不一会儿,县令扶着自己的腰从田里挣扎着出来了,虚弱道:“确实很省力,是好东西。”
这下放心多了,知道不是沈黎在无的放矢,他就能安心把这些东西快马加鞭,运到王府去,靠着玉牌求见了。
沈黎不知道后续,他自己的庄子已经开始制造筒车了。庄仆听说以后种地连水都可以自动浇灌田地了,不由得用一种像是看天神一样的眼神看沈黎。
不过筒车也不是哪里都适用,它需要在水流很急的岸边打下两个硬桩,制作一个大轮,再把大轮的轴搁在桩叉上,大轮的上半部分需要高出堤岸,下半部分要浸泡在水里,可以自由转动。
“......大轮一转动,这外面的收水板子上斜着系的竹筒就会盛上来水,水桶的水满了,转到轮子顶部的时候,筒口就向下倾斜了,这样水恰好就能倒入水槽中,并沿着水槽流到田间.”
在一处皇家庄园,闻柏鹤正在跟大昭地位最尊崇的人介绍筒车,他手下能人多,三五天就把这东西做好了,并且上奏明言这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好东西。
农政官找人示范给宣帝看,宣帝抚掌大笑:“妙极!天佑我大昭!如此好用的农具,若是传遍天下,该有多少农人减轻种地之苦啊!”
闻柏鹤很惊讶一个孩童居然能想出这么复杂的东西,这个沈黎,还在信里特地用他所说的‘隐形字’告诉他,不要告诉皇帝,这是他做出来的。
可是闻柏鹤却觉得沈黎过分谨慎了,当权者只会因为出现神童而高兴,不会因为他小,就知道这么多东西而误会他是妖孽。大昭朝的妖孽还是很多的,比如十三岁就开始做宰相的刘允辰大人,还有他这个六岁就熟记所有兵书典籍的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