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6/7页)
林妮在旁边说好话:“对,别看她年纪小,业务能力还是很过关的。”
宋锦一愣,看了看这位女工,还不过是个孩子而已。
她柔声道:“我知道,所以你更要赶紧好好的去把伤给治好,这样才可以更快地重返岗位,对不对?”
李招娣点点头,这才放下心来。然后乖乖的在林妮的陪伴之下去医务室了。
没想到宋总能对她这么温柔。她暗暗的在自己崇拜的人这一栏填上了宋锦的名字。
宋锦问严如玉:“咱们公司没有招童工吧?”
“你放心吧,满18岁才行。”
“那就好。”
刚刚那孩子看着大概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她差点以为公司缺人到都已经开始违反规定招童工。
她又问严如玉,眼神疑惑:“我看着很吓人吗?”
为什么那个孩子看到她之后那么害怕?
严如玉想起公司里面的那些传闻,忍不住拍了拍她的肩哈哈大笑起来。
……
晚上的时候,俩人一起和市里面的领导吃饭。宋锦这次过来本来就是为了响应市里招商引资,所以这样的饭局也必不可少。
不过她没有想到的是,除了招商局和开发区的几位领导之外,副市长居然也出现了——原本岐山县的县长已经在前两年升任了主管经济的副市长。
副市长看到宋锦之后,高兴的说道:“宋总可回来了,来来,坐这边。”
宋锦汗颜:“您还是继续叫我小宋吧,不然啊,我连坐都不敢坐下来了。”
她和这位副市长打的交道颇多,俩人也比较熟悉。说起来县长之所以变成副市长也有宋锦的功能——要不是岐山县抓住了配饰的这一条产业带,经济迅速发展,他的升迁是不可能有这么顺利的。
“小宋,岐山县之所以能有现在这样的局面,得感谢你呀。”副市长感叹道,“要不是你和小严两位女同志发现了这么一个商机,说不定现在岐山县就和别的地方一样,要焦头烂额了。”
他是岐山县走出来的官员,对那个地方自然是有感情的。他现在主管经济,说实话在这个时候可不是一个好缺。首当其冲要面对的就是市里面好几家要破产的国营工厂。现在柳市的几个区县对比起来,只有岐山县看上去红红火火。
“您这话说得严重了,”宋锦赶紧谦虚说,“我们不过是带了个头,后面的发展主要还是靠了政府的引导嘛。”
饭局参加多了,她现在说话也一套一套的。
副市长就指着她和旁人笑道:“你看看,小宋同志自从去了南边,这场面话可越说越漂亮了。”
宋锦自己也忍俊不禁。
严如玉就问:“市长,市里面现在情况真有那么严重啊?”
她们在南方,其实也接触过很多破产和被出售的国营工厂。但那边经济活,工人们并没有闹得有多大,情绪都不算太激烈。毕竟,就算是在家门口摆个小摊儿,开个小饭馆,也都能活得还不错,机会很多。
提到这个事情,市长叹了口气,对着她俩也没藏着掖着:“市里面之前大大小小的国营企业有七八十家,现在能够留下来的不过十几家,大多都是像电力水利这样涉及到民生基建性质的公司。其他那些工厂,估计都熬不过这一关呀。”
这也是现在国家的政策,抓大放小。
他转向宋锦:“你还记得国华制衣厂吧?”
宋锦一愣,从自己的记忆里面翻出了这个名字。她记得他们的销售科长比较傻逼,但是厂长人还不错,自己几年前还曾经向国华制衣厂下过代工的生产订单。
“也要倒闭了。”副市长说,“他们那厂长其实是个能干的人,可惜整个厂子里面,痼疾太重,凭他一个人也改变不了局面,无力回天。”
而国华制衣厂规模并不太大,还不算现如今市里面最头疼的,现在他们最头疼的是岐山县的钢铁厂。
岐山县的钢铁厂原本只是之前大炼钢时期上马的任务,其实说起来这边的铁矿石质量非常一般,他们也没有什么太先进的技术,生产的钢材在市场上竞争力并不强。在几年前的时候颓势就已经显现,去年的时候靠着钢材价格大涨,钢铁厂稍微回春了一波,但是今年看来如果不彻底的改革,钢铁厂恐怕熬不过去。
好在钢铁厂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能撑得住改革的阵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