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偏爱(第2/3页)
经过去年定北王谋反被下狱,人心一直无法安
定的北疆,突然因为这一股力量的冲击,开始安定鲜活起来。
百姓手里有了余钱,生活有了奔头,心自然而然的安稳下来。
时砚听王安说到这些时,毫不意外。
王安蹲在时砚躺椅边儿上,说的口沫横飞,神采飞扬:“哇老大,你都不知道,现在外面儿好些商人说你就是那什么陶朱公在世,有点石成金的本领!
茶楼里的说书先生将这件事编成故事,名字就叫——民安伯巧用羊毛定北疆!
听的人可多了!那天我去城里接杨氏回家时,还顺便打赏了说书先生一两银子呢!”
时砚看着头顶一碧如洗的天空,觉得心情格外顺畅,于是简单给了王安一个回应:“过了,这是诸多势力通力合作之下的成果,功劳全都安在我身上,不合适!”
王安不赞同道:“有什么不合适的?老大,我都听人说了!朝廷之前将北疆拿下后,当地居民一直很抗拒朝廷派去的官员。
光是这打大半年,就发生了大大小小上百起起冲突,甚至有好几次,双方直接打起来,动用了军队!
可就算这样,北疆那些人依旧十分排外,不愿意听朝廷的诏令呢!
最后还是咱们这羊毛制品冲开了这道口子,让北疆人开始接受外地的商人,进而接受朝廷的派遣管辖。
此一战,羊毛居功至伟!我听人说,朝廷最近论功行赏,有人提议要给你记一功呢!”
时砚摇头:“不会的。”
王安不解:“什么不会?”
“这件事里,不会有我的功劳的。”
王安还不服气:“这么可能?从今儿起,我就在咱们庄子路口等着,就等着朝廷封赏的旨意下来!我就不信,这么重要的功劳,朝廷怎么会不封赏呢?”
事实上,朝廷确实没有封赏,不仅王安不解,可以说满朝大臣都很不解。
这个疑问,所有人都压在心底,直到二十年后才终于恍然大悟。
那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春天,正是临近中午,日头暖洋洋的照在人身上最是舒服。
所有人都知道,民安伯这时候一定躺在院子树下晒太阳。
今年二十四岁的淼淼,手里牵着三岁的女儿,母子两人脚步轻快的靠近时砚所在的院子。
淼淼叮嘱女
儿:“待会儿见了伯爷,知道怎么说吗?”
小姑娘小小一团,长得不像外祖父刘全,面上有几分外祖母柳氏的风采,鹅蛋脸,大眼睛,朱唇不点而红,一看就知道是个美人坯子。
乖乖巧巧的点头:“知道,让伯爷爷教训外祖父,不让外祖父成日出去喝酒,对身体不好,还要请伯爷爷去咱们家做客,参加曾外祖母的七十大寿。
曾外祖母说了,要将她的福分分给伯爷爷一些,让伯爷爷好人长命,长长久久的活下去。”
淼淼奖励的摸摸女儿额头::“真乖!”
可惜两人的愿望这辈子是无法实现了。
因为时砚就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躺在院中树下的躺椅上,无病无灾,安详的去世了,去时脸上表情十分平和,手边放着一本堪堪完成的书。
封皮上的内容十分简单,一看就是民安伯的起名风格——辣椒花椒种植手册。
听到消息的人很快围满了整个院子,大家静寂无声,悲伤在人群中蔓延。
有不懂事的孩子小声问家里大人:“爷爷不是说伯爷爷会长命百岁的吗?爷爷前天还说,伯爷爷今年才四十二岁,还能带领咱们庄子上的人风风火火的干三十年呢!
为什么伯爷爷要睡着醒不过来?”
所有人都在心里问:是啊,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好的人,不长命呢?
膝下子孙满地打滚儿的王安刘全二人,蹲在时砚的躺椅边哭成了泪人,两人想抱着时砚肩膀将他摇醒,又不忍心去破怀眼前的一切,只能痛苦的捂住眼睛抱着头,哭的毫无形象可言。
让旁人看的恓惶不已,跟着跟着情不自禁的流下来。
皇帝接到时砚死讯前,正与太子说到时砚:“民安伯前几日进宫,想跟朕要一副朕亲笔所书的墨宝,还非得指名道姓的要跟当年那副烟雨图一模一样的墨宝。
竟然还敢嫌弃朕当年提在上面的诗不雅致,要朕好好想想,写一首雅致异常的提在上面,还说要将来带着去地下炫耀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