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人口问题(第4/8页)
而真正让诸土司心生威慑的,则是在这一年冬天南夷与交趾的一场战事。自从南夷靖平之后,秦凤仪就想暂与民生息,不然也不能弄出个阅兵式来震慑诸土司。结果秦凤仪把防范之心都放到土司身上了,倒忘了交趾。
主要是,秦凤仪也从没将交趾当回事儿。
但与交趾这场战事,从根由而言,皆因秦凤仪而起。
这件事,要从秦凤仪往交趾倾销食盐而起。食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生活物资,南夷临海,盐价一直便宜。秦凤仪先时是往江西走私,后来景安帝不大乐意,秦凤仪就改往交趾倾销。要知道经济与政治息息相关,交趾不过一小国,经济收入的减少令交趾当权者大为不悦,人家也不傻,没有不查的。结果就查到了食盐走私一事儿上来。交趾的王,先是诛杀了那几位与食盐走私有关的大臣,然后有一二漏网之鱼闻信逃到边境,直接逃进了榷场,请求政治庇护。
榷场的主事薛重乃秦凤仪自朝中重金挖来的,乃当朝首辅郑老尚书的孙女婿,但薛重也没经过这般政治事件,当下只得将人先行收留,想着上禀秦凤仪,听一听秦凤仪的意见。可交趾王一口恶气难消,他坚持认为,此食盐走私之事怕就是南夷官员主导。交趾王倒也没有冲动之下直接出兵,他令官兵扮作强盗直接攻击了上思城。
好在,薛重是个细致之人,既然敢收留交趾的政治犯,便已知会城中将领注意守卫。如今交趾人一来,自然是先闭城门,组织守城。然后薛重还命人点起狼烟,先看到上思狼烟的自然是附近的县城,之后,一地传一地,一直待邕州李邕知晓上思战事。邕城是座大城,李邕与城中阮大人商议后,留下阮大人守城,他率兵去救援上思。
这倒不是李邕如何见义勇为,主要是上次桂地之战,李邕、方壶等人对于秦凤仪还是有些疑虑的,故而都只是做了做后勤工作,没真正出兵助拳,这也导致事后军功以及大家分桂王宝库时,他们真的只是跟着喝了点汤。
如今一看有战事,李邕不敢耽搁,着人给在壶城的大舅兄送了个信儿,他便先带人过去救援了。方壶的动作也不慢,只慢李邕半步罢了。待他二人大军一到,交趾便不得不退兵了。
如此,上思虽有些损失,但并不大。
薛重真不愧秦凤仪亲自挖墙脚挖过来的,当下关闭与交趾的榷场,逐出上思所有交趾商人。同时,依大景朝与交趾榷场大使之名给交趾王发去公文,令交趾交出围攻榷场之贼人,不然与交趾的榷场将永远关闭。
这个时候,交趾王真不怕南夷关榷场,他现在正一肚子气,觉着这些汉人不地道,竟然与他交趾的私盐贩子相勾结。
其实,这就是交趾王灯下黑了,说得他让交趾兵扮盗匪劫掠上思未成的事多光明似的。这也就是未劫掠成功,倘真的劫掠了上思,薛重等一干人还不知是何下场呢。从这方面说,交趾王又比镇南王清白几分呢?
方壶、李邕大老远来了,薛重也是供给茶饭,并表达了谢意,还请他们多留些时日。李邕道:“交趾小国如此张狂,该打上交趾王座,让他赔礼道歉才是。他们哪里是盗匪啊,盗匪如何有这般齐整的装备。那还不是交趾兵假扮的!”他们可不走,这大老远来了,一点儿实惠没得啊。
方壶则一副替薛重忧心的模样,道:“倘此番没个计较,以后交趾怕会再次作恶,倘这次不是薛大人及时防范,一旦让交趾兵破城,满城百姓便有死无生。”
薛重道:“我已上禀殿下,听凭殿下吩咐。”
李邕、方壶等人,便在上思等着亲王殿下的一声令下,便要磨刀霍霍去交趾打仗了。薛重都心下讶然,想着殿下如何调理的这些山蛮啊,这可真够忠心的,这般愿意为朝廷效劳。
秦凤仪接到上思的战报以及薛重的奏章,当下也给气了个好歹。秦凤仪道:“咱们的马球赛刚结束,就来这堵心的事。我原想着,咱们前年刚打完仗,该休养生息才是。偏有这等无端寻觅是非的。”
秦凤仪命冯将军为帅,带大军与交趾讨还个公道。至于一应粮草供应,由就近的粮草商供给,倒是兵械,秦凤仪命人运了许多过去。
于是,这一个年下,南夷又打起仗来。待到春节刚过,秦凤仪便打发人往京城送捷报了。同时平息的,也有桂地一场小小骚乱。因此事,傅长史年前没能回凤凰城述职。交趾那里的情形,则有些麻烦。交趾王颇有骨气,战败后于王宫自尽而亡,余下诸王子、公主,为不受辱于汉人,这位王自尽前,把老婆孩子都杀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