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发兵桂地(第9/12页)

他这只是帮着转运粮草的都有一份,何况那些上阵杀敌的了!

每虑及此,方壶心中的悔意,也只有曾留守凤凰城的阿泉族长能明白一二了!

方壶私下还同傅长史赔了一回礼:“哎,哎,我当早听傅公的,出兵以助殿下。”

傅长史揶揄:“吃一堑,长一智。”

方壶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他亦是个大方性子,所得这笔赏赐,此次出力者亦是人人有份,如傅长史、柏衡都有的。

可以说,每次战后,这是最让人欢欣的时刻了。

方壶、李邕此番前来,除了恭贺秦凤仪征得桂地擒获桂王外,他们也各有亲朋在桂地,想看看亲朋好友的情况,若是还不错,便罢了。倘情形不大好,能说情的,他俩还要帮着说一说情。再者,这两人毕竟也是山蛮,有他俩在,倒有助于安抚桂地山蛮的情绪。

最终,秦凤仪决定让傅长史与冯将军率兵留守桂州,自己便准备班师回凤凰城了。这个决议,并无人不满,除了方壶。方壶与傅长史相处得很是融洽,而且当初桂王知晓他归顺了朝廷时,很是不满。方壶很是战战兢兢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便是傅长史与秦凤仪联系,让秦凤仪先储粮至壶城,一则以后可供征桂地的军粮,二则可安方壶之心。

再加上傅浩才学过人,方壶很是敬仰他的才学,故而很舍不得傅长史。

秦凤仪笑道:“你那里样样安稳,今桂地还需傅长史坐镇一段时日。放心,我另给你派的也是个再稳妥不过的。”秦凤仪把谭典仪派给了方壶,辅助他治理壶城。谭典仪是秦凤仪亲自挑出来的,留在身边使唤了小两年,样样合意。秦凤仪亲自与谭典仪细细地交代了一番,谭典仪又去傅长史那里,听傅长史指导过壶城政务,便到壶城上任去了。方壶最终也没有取壶城知府之位,虽则秦凤仪当初说只要他愿意,知府之位也可予他,方壶到底是个聪明人。何况,他先时不放心,是不放心秦凤仪的人品,怕秦凤仪虚言糊弄于他。如今看秦凤仪大方若斯,待他们与汉人同,而且以后还有许多要向汉人学习的地方,方壶便主动将知府之位让了出来。因是主动归顺,他得了朝廷赏的三品将军之位。

至于邕州,现在说是州当真勉强,不过秦凤仪把小秀儿的相公老阮坑了来。要秦凤仪说,老阮做官很不咋地,这都中进士多少年了,因性情忒耿直,不懂官场打点,现下还在个穷县当县令呢。秦凤仪一看,哎哟,南夷就缺这样儿的,立刻把人鼓捣来,接手了邕州这一摊。

待秦凤仪忙完桂地之事,率大军回凤凰城时已近腊月,这一番出来,前前后后足有五个月的时间。但想到封地尽收己手,哪怕现在还是块比较穷的封地,秦凤仪那满怀的激情壮志,犹如要迸发出来一般。于是,回城一路,秦凤仪诗情如海,足作了两百首诗,平均每天便有十首出产。更要命的是,秦凤仪作了小酸诗后,还特喜欢叫近臣来品评,把大家品评得一路食欲不振。

李钊为此还定下规矩:吃饭不评诗,评诗不吃饭。

秦凤仪这次一出门就是小半年,把大阳给想坏了。大阳现已三岁多,不再是不记得人的小娃娃了,已懂得思念,做梦就梦到了他爹很多次。这回一听说他爹要回来,提前半个月就张罗着做新衣裳,不仅是他做,还要给他妹一起做。连带着大妞儿姐、阿寿哥、阿泰哥、大胜弟都张罗起来做新衣裳,阿秦、寿哥儿做新衣裳很好理解啦,他们各自有爹在外,大妞儿姐的爹就在凤凰城,为啥也要做新衣裳?大阳的回答是:女孩子就要穿得漂漂亮亮的啊!

因秦凤仪西征大胜,举城人都欢欣,更何况李镜这几家呢。故而,孩子们要做新衣裳,也由着孩子们做去。其实,他们先时的衣裳还穿不过来呢。大妞儿还把她刚出生未久的小弟弟也算上了,大妞儿觉着,弟弟现下虽则丑了一点,但估计以后会跟大美一样,越长越俊的。所以,大妞儿还说,她只做一身新衣,给她弟做两身,好让她弟快快变俊。

大阳非但张罗着大家一道做新衣,还应承了大家,届时老爹们回来时,大家一道去迎迎。这可是把阿泰、寿哥儿高兴坏了,寿哥儿还道:“咱们也带大胜一道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