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我的子民(第5/12页)
阿泉族长道:“这都是凤凰大神的庇佑。”
阿森不爱听这个,道:“我们也是凤凰大神的子民。”
“你不知道吧,殿下可是凤凰大神在人间的化身。”阿泉族长道,“我族的白孔雀,见到殿下便翩然起舞……”
第二天,秦凤仪便等来了归顺的山蛮,连带着被抢去的粮食,也一并带了回来。秦凤仪道:“这些粮食送给你们,你们带着吧。”
这些山蛮很高兴,把大袋粮食分成小份,一人扛二十斤跟着大部队走路。薛重还悄悄同傅长史道:“他们也不怕累啊。”
傅浩道:“饿怕了,便是重些,扛着粮食也觉着心里安生。”
秦凤仪一路南下,一路走一路收服了不知多少山里流窜的山蛮,待到上思县时,秦凤仪麾下将士两千,山蛮竟多达五千余人,秦凤仪问薛重:“这里如何?”
薛重道:“背山临海,且与交趾接壤,好地方!”
秦凤仪道:“就是县城破旧了些,这县城得改建。”他与易大师道,“易先生好生帮着归置一二,起码是一座能容十万人的小城。”
薛重道:“殿下,是不是太大了。”在薛重看来,能容一万人便足够了。“不大不大,慢慢来。”秦凤仪挽着薛重的手,与薛重说起榷场的建设来:“我要的并不是个摆摊卖东西的地方。这里既是榷场,又是一座兵防城。对交趾人,生意是生意,但当防还是要防的。所以阿重啊,你不仅要对榷场的事心下有数,以后也要学着关心一下治安问题。”
秦凤仪正说着自己对于榷场的安排时,就有阿森与阿泉族长联袂而来,两人面色颇是古怪,秦凤仪问:“什么事?”
阿森道:“是邕州的李邕打发人过来,给殿下请安。”秦凤仪道:“邕州?”
傅长史道:“上思县原就属邕州的,只是人们久不提罢了。”秦凤仪问:“邕州也是一州吗?”
傅长史道:“在前朝算是一州。”
阿森道:“李邕有万数族人,他原本与信州的赵辉是远亲,这次打发人过来,想是听闻殿下威名,过来归顺的。”
秦凤仪道:“那便请他的使者过来吧。”
秦凤仪委实没想到,他的威名原来传得这么广啊。于是,靠着“威名”,秦凤仪便收了一州。说是一州,要按朝廷的规格,绝对算不上州,顶多算是个县,还是中下等的县。待秦凤仪靠着“威名”与“仁德”再拿下壶城的时候,桂地的山蛮都要骂娘了,这些个无耻的家伙,说都不说一声全投降了,你们都降了,老子要不要也降了啊!
桂地山蛮是很想投降啦,但阿泉族长、潘将军、冯将军很是不愿意他们投降。若是桂地山蛮再降了,他们还怎么打仗啊!不打仗,哪里来的战功啊!
借你们个胆子,你们投降试试!
邕州来降,还有道理。毕竟秦凤仪要修榷场的上思县离邕州挺近,他估量着,是他到上思的消息传到了邕州,那里的山蛮闻了信儿,过来归顺,也能理解,但壶城那么远的地方,秦凤仪没想到这些山蛮消息也如此灵通啊。
秦凤仪到了邕州,心下感慨,亏得这些个山蛮脸大,真好意思称其为州。待见到塌了一半的城墙,秦凤仪终于明白,邕州山蛮为啥上赶着归顺了。
秦凤仪与归顺的李邕道:“这城你们住多少年了?”李邕很自豪地道:“总有一百多年了。”
秦凤仪扶额道:“你们只住不修啊?”
李邕继续很自豪地道:“我们是贫困地儿,每年都要指着桂王拨银子拨粮米哩,没钱修。”
秦凤仪道:“穷成这样儿,你得意个啥啊?”
李邕搔下头,不好意思地道:“我听说殿下很聪明,会带着我们过好日子。税也只是每亩一斗,也不强迫我们去打仗。”
秦凤仪不禁暗道:原来山蛮人的要求竟也这样简单。秦凤仪看看那塌了一半的城墙,问李邕:“你们也不喜欢打仗?”
“谁喜欢谁是孙子!”李邕郑重道,“其实,桂王、信王也不是用自己的族人打,他们都是征调我们的族人,有什么不好的事,先让我们的族人做前锋。若是好事,就轮不到我们了。”
秦凤仪拍拍他的肩,道:“来,跟你说说本王的政令。”秦凤仪拉着李邕,说了些李邕关心的问题,道,“我观你们这里,物产丰富,你们可以种田,也可以养蚕缫丝织布。坏了的城墙,我会给你们修好。你们想当兵便当兵,若是当兵,一月有一两银子的饷银。一家若是有人当兵,可免此家百亩田税,若是不愿当兵,我亦不会勉强。我手里的兵足够多了。”他又说了养鸡养鸭这种随便养,若是养马,亦可用马抵税。若是卖给官府,官府亦不会亏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