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宗学讲演(第6/8页)
“那怎么突然就点你去南夷主持交趾互市之事?”郑老尚书问,“你与赵长史相处得不错?”
薛重道:“我正分管北疆榷场商税之事,赵长史去户部请教榷场之事,我所言所行,从未有过他意。”当然,他对赵长史一行也的确比周全更周全了些。
郑老尚书想了想,道:“估计是赵长史向凤殿下举荐的你吧。”他又问孙女婿,
“你怎么看?”
薛重道:“既是陛下吩咐,今日程大人已命我暂将手里差事交接给祝郎中。要说交趾互市,镇南王颇精商事,而且镇南王极具雄心,眼下打下信州,接下来必征桂州。交趾互市,怕也只是个开始。”
“这话有深意。”端起茶盅慢呷一口香茶,郑老尚书道,“说说看。”
薛重显然已思考过此事,很流利地道:“南夷、云贵之地,一直是颇多当地土族部落,故而朝廷鞭长莫及。因当地土人文明不兴,商事更是不发达,一向为朝廷视为蛮荒之所。但其实,依其地理位置来看,周边颇多小国邻邦。一个交趾,商事其实有限。凭镇南王才略,必然还要自陆路沟通相邻各国的。”
郑老尚书放下茶盅,道:“那就去吧。镇南王相中了你,陛下亲自点将,其实原本也想着,你还年轻,外放一两任的也无妨。”
“是。”就薛重本身,虽则他对官场亦是有雄心之人,但眼下他不介意跟随着一位有才干的藩王外放几年,既可攒些资历……还有些个不能诉诸口的念头……都说大皇子是嫡长,可从薛重知道的一些皇家隐秘,虽则陛下一直未提镇南王生母,但不少人都知道:镇南王生母便是陛下原配柳氏王妃。退一步说,若大皇子英明天纵,加上他有那样强势的母族,估计大家不会说什么,含糊着也能过去。可镇南王一回京,大皇子便大放昏招,在薛重这样的年轻臣子看来,大皇子才干较之镇南王还是大有不如的。所以,薛重得说,大皇子长则长矣,嫡则未必!
而对于薛重这样年轻、有能力的官员而言,陛下春秋正盛,尚未到立储之时,多看一看,亦无害处。今日,他特意带着妻子过来,既是为了跟岳家说一说即将远行之事,也是想听一听太丈人的意思。虽则太翁婿二人都未将话说得十分明白,薛重仍是自郑老尚书的话间听到了些不一样的意味。
如果当年秦凤仪就藩时,带着数万人入南夷,是许多人难以想象的事的话,今日,他们便又一次亲见了。当然,跟随秦凤仪去南夷的,自然没有上万之众,但除了秦凤仪的两千亲卫以及家人随从外,还有那些谋缺的豪门子弟和扬言去长长见识的宗室,以及诸多一道去参加佳荔节的官宦富家子弟。另外,还有诸多想跟随镇南王殿下南下的商船,这些商船,大部分是沿途供给的商船,这也是秦凤仪的主意,数千人南下,路上需要供给的东西多了。秦凤仪这次来京未带供给船只,也不打算让手下操持这些,只要属下把好质量关,众人一路全凭这些商贾运送。如此,他省了事,商贾们得了银子,还能跟着一路顺畅南下,若是伶俐的,回程时自南面儿贩些货物回京,亦是有不少利润的。
如此,秦凤仪只要收拾好自己这里的东西,可说走便走。
但走之前,还有些事忙了三天。
亲戚朋友那里辞行自不消说,宫里因有大公主复爵、张羿赐爵之喜,宫中亦有宴会。另则便是秦凤仪回南夷,景安帝与两宫颇多赏赐。景安帝赏起秦凤仪来还是在亲王例之内的,但给大阳的赏赐,却是远超亲王世子的例,竟只比秦凤仪略逊一线罢了,联想到当初景安帝亲自抱大阳下御辇的举动,更是令有心人多思啊!
其实,景安帝赏赐大美的东西也不少,但大美只是女孩子,相形之下,自然是景安帝对于大阳的宠爱更着人眼了。
景安帝大肆赏赐镇南王世子,连阿泰也跟着沾光,得了不少赏赐,不过较之大阳的就逊色得多。但本身大公主与张羿便有赐爵之喜,加上阿泰得的赏赐,故而亦颇为荣光。
景安帝赏赐起来完全不手软,后宫裴太后也看不出端倪,平皇后那里,甭管心里怎么想吧,主要是平王妃亲自进宫劝了闺女好几日,再加上先时大皇子犯的蠢,平皇后心下再如何不喜镇南王一系,赏赐时却是不敢有半点小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