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战事告捷(第8/12页)

景安帝平常办公的场所都是暖阁,此时秦凤仪回朝献俘,却是要在正殿召见秦凤仪,以示郑重。而此刻,在这太宁宫的正殿之中,又不知有多少人翘首以待,有多少人心思莫测。秦凤仪踏进太宁宫,整个太宁宫似乎在这一瞬都被点亮,明明几位皇子亦是皇子之尊,纵二皇子一向老实低调、六皇子年纪尚小,暂可不论,但三皇子这样平日间极有皇子气派之人,在秦凤仪跟前似乎也被遮去了往日气势,一时暗淡了几分。众臣只见秦凤仪一身玄色皇子服饰进入殿内,他并没有走得太快,不过与二皇子、三皇子并行,但似不知不觉间诸皇子已不自觉呈拱卫之势。秦凤仪那种天生的耀眼和实权藩王的威仪,混合成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气势,落入诸臣之眼。

同样,亦落入景安帝之眼。

秦凤仪踏进太宁宫的那一刻,在场的人气息都为之一滞。

见过畏畏缩缩、战战兢兢的藩王,见过隐忍恭敬的藩王,也见过豪爽疏阔的藩王,更有八面玲珑的藩王,但像秦凤仪这样光彩照人的藩王,太宁宫在场的诸位,还是头一遭见。

以往,生得如何俊美,在景安帝看来,亦不过皮相而已。而秦凤仪这等光芒万丈的人物,又生得如此俊美,景安帝竟然会破例点他为探花,现下人多解释为神奇的血缘关系所致。而如今众人看他意气风发的样子,早已没有了当年离京就藩时的满腔愤恨与不平。

有些人,身处逆境往往一蹶不振、一败涂地;而有些人则相反,逆境反能激发出他们过人的天分,由此逆流而上,一飞冲天。

在场诸位看来,镇南王肯定是属于第二种。

但他们的判断在镇南王开口的那一刻,立刻又陷入了犹豫,因为镇南王并未向陛下行大礼,只是一拱手,道:“臣奉旨回京,献山蛮左亲王。”

是“臣”,而不是“儿臣”。多少人心里骂娘!

他们以为镇南王性子多少改了些呢,原来,还是老样子。不少老狐狸心下暗自摇头,觉着镇南王的性子也太执拗了。

景安帝的心却是放回了肚子里,先前心里那一丝莫名的情绪也恢复了正常。这才是他儿子嘛。要是秦凤仪恭恭敬敬地山呼万岁,亲亲热热地叫他一声“父皇”,景安帝得以为秦凤仪不是吃错药,就是有什么阴谋了呢。依景安帝对秦凤仪的了解,这种死犟头,才是正常的啊。

景安帝并没有介意秦凤仪这种死不低头的德行,先令他平身、赐座,这才说起信州的战事。奏章上写过不算,秦凤仪还要亲自再讲一遍,景安帝这才知道是秦凤仪亲自带兵出征,不禁担心地道:“军中将领无数,为何要亲自带兵?你一向文弱,倘有损伤,如何是好?”

秦凤仪道:“虽则略费些周折,仗也不是很难打。那么多将士,我怎么可能会受伤啊。”他根本没当回事。

当下便有朝臣道:“信州不过弹丸之地,且南夷兵多将广,请陛下安心。”

秦凤仪一听这话便竖了眉毛:“我说不难打,那是谦逊,你倒是实在。不难打,你怎么不去打一打?你哪部的?一看就不是兵部的,纸上谈兵你都不会吧,蠢货!”

御史气得直道:“仗不难打、将士多的话,还不是殿下自己说的?”“我打下了信州,我能这么说。你知道个屁!”秦凤仪道,“你以为攻城跟守城一样吗?山蛮人虽则是蛮族,也不是你们想的那样不开化,城墙垒得结实着呢。城中山蛮兵照样有铁枪利箭,滚石桐油!”

“看殿下不过半月就拿下了信州城……”

“那是因为本殿下聪明过人,强攻虽然可以攻下,但将士一样是血肉之躯,人长脑袋是做什么的?不是你这样把别人的谦虚当实在的。”秦凤仪撇开这无知小臣,说起信州战事,“开始不好打,蛮兵第一天倒很自信,带人出来厮杀,结果被潘将军带人全歼。第二日就紧闭城门,不肯再出城,我们攻城吧,他们也不傻,石头桐油地往下砸往下浇,我一看,这还了得。倘这样攻城,便是胜了,怕也是惨胜。遂令将士每日骚扰,待第五日,山蛮出动象兵,再以强弩杀之。而后,有桂州山蛮过来援手,我令五百土兵提前换了先时杀死的那些山蛮兵的衣裳,这样,双方厮杀时令他们借机混在蛮兵之中,令前路的张将军、阿金等人留些手,这样,山蛮兵逃回城中时,我方土兵也就一并跟着进了城,砍死守城的山蛮兵,打开城门,如此方得进城,进而攻下信州。要是一味死打,焉能这么快打下一座城池?信州虽不大,但也是州府的级别。何况,山蛮盘踞数十年,眼下虽夺信州,但尚有桂州在山蛮之手,何况,山蛮中仍有部族盘踞山林,想令其悉数臣服,岂是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