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南夷就藩(第13/14页)

方大太太还怪荣幸地与四邻八家吹嘘此事:“哎哟,可真是再想不到的,谁能想到小殿下竟是这样的身份哪。小时候,他还常同阿灏来家吃我做的花生糕哪,还夸我手艺好,一口一个婶婶地叫我。”一想到竟然被亲王殿下叫过婶婶,方大太太自己便兴奋得失眠半宿,睡不着了。

此乃闲话。倒是赵才子打听了秦凤仪一番后,又亲自去瞧了一回秦凤仪的亲卫,还有秦凤仪收留的那些饥民。秦凤仪的亲卫兵,便是到了扬州这样繁华的地界儿,依旧是每天按时训练,没有半点儿懈怠。而秦凤仪收留的饥民,虽则不敢说吃穿多好,但衣裳是干净的,吃的虽是粗粮,亦是都能吃饱,而且还能帮着亲卫兵们洗洗衣裳,去营里帮着烧饭、打扫、做些杂务之类的事,也没有闲着白吃饭的。

赵才子回家同媳妇儿商量。这年头,家里事都是男人做主。赵才子同秦凤仪道:“原想着,我先与你过去,看看再说。也不必如此啰唆了,我便将家一道搬去。”这是死心塌地地跟着秦凤仪了。秦凤仪自然大喜。

秦凤仪带在身边这几万人,无一扰民之举,而且训练有素。就连这些饥民,先时扬州知府巡抚还担心他们见到扬州繁华会死乞白赖地留在扬州讨生活呢,没想到,人家根本没这个意思。但有人问,饥民们便道:“跟着殿下去南夷,有屋有田。扬州再好,俺们在这儿无非还给人做工做佃户罢了。”

也不是没人说秦凤仪这是空头支票,不一定能不能成真。饥民便又道:“俺们快饿死的时候,殿下给吃给喝还给棉衣穿,俺们不信殿下,难不成信你的话?”还叫来兵士,把这挑拨小人抓了起来。

秦凤仪并未觉着如何,他也没对人施展一下亲王殿下的王霸之气,他现在实在是恨透了景安帝,若不是情势如此,根本不愿意跟人提自己的身份,他觉着那是一种耻辱。但正因他如此低调,军纪却如此整肃,淮扬官场可不是安徽巡抚那般没眼力,能到淮扬这里做总督巡抚的,皆是景安帝的心腹。这些大员,别的不说,一个个都不是没眼光的。虽则秦凤仪说了,粮草自有粮商们供应,可到了淮扬地界儿,焉能叫殿下的亲卫花钱吃粮商们的粮草?就是饥民们的伙食,淮扬也一并出了。非但如此,南夷那里,虽则谁也没去过,但听说山高林密,瘴毒极多,镇南王殿下就藩,自然不会钻什么高山密林,但相应的药材还是要多备一些的好。何况,这大冬天的,人也容易生病。扬州府的药材不够,还自金陵、苏州等地调了许多过来,给殿下带着。

淮扬总督十分动情,道:“殿下自幼在扬州长大,臣有幸督淮扬,今又是三生有幸得以亲见殿下风范。老臣先时还觉自己也算能臣,今见殿下,方知惭愧。南夷虽则在人口中乃偏僻之地,但这样的地方,正需殿下这样的大才治理。老臣虽身在淮扬,目之不及,但知南夷必定能人口繁茂,地理昌隆。殿下才名,日后必能天下皆知。”

这位总督大人不是白动情的,也不是白白送这许多东西的,他把自己的一个孙子送给了秦凤仪使唤。吴总督道:“这小子虽则念过几本书,到底见识浅薄,倘殿下不弃,让他在身边牵马坠镫,便是他的福分了。”

秦凤仪还是头一回遇到予他自家子弟使唤的一地大员,心中虽有些惊讶,却也不动声色,笑望向吴总督的孙子,见是位眉眼清秀的青年,瞧着比自己长几岁。吴总督敢荐人,起码是个妥当的。秦凤仪道:“我看小吴眉清目秀,是个稳妥人。小吴若不嫌南夷艰苦,我这正是用人之际。”

小吴,大名吴翰,过来给秦凤仪见礼。秦凤仪笑道:“不必多礼。哎呀,你姓吴,是不是与吴道子一家?”

吴翰恭恭敬敬禀道:“殿下明慧,属下一家正是吴道子十八世孙。”

秦凤仪连连赞叹:“我那里正有一张吴道子的画,待找出来赏你,也算物归原主了。”

吴翰连称不敢,秦凤仪笑道:“这有什么不敢的,我一见你便觉投缘,不然,那样的宝贝,你以为我谁都给的?瞧你祖父馋的,我就不给他,只让他馋着去。”

秦凤仪很有一套,三言两语,气氛便轻松亲热了许多。与吴家祖孙说些话,又问了吴翰一些功课,秦凤仪对吴翰的学业水准也就有数了,便打发他们祖孙下去,让吴翰回家收拾东西,明儿个随他一道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