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三重点评(第5/14页)

如果世间真的还有人十多年不带变的,骆掌院想,就是秦凤仪啦!这种娘胎里带出的臭美以及没有根由的自信、脸大,简直是十多年不带改一改的。

天哪,世上竟有这种人,自己竟还做了这种人的蒙学先生。骆掌院摇摇头,直觉人生在世,不可思议之事太多啊!

秦凤仪回家后,秦老爷、秦太太听说今天是在太后宫里吃的午饭,脸上再添荣光,觉着儿子忒能干。

如今秦凤仪成亲了,秦太太便道:“回房叫你媳妇儿服侍你吧。”

秦凤仪就高高兴兴地回房去了,李镜正一面看书一面等着他呢。见秦凤仪回来了,李镜一看他那脸色就知道是吃过酒了,遂问道:“怎么,在宫里还吃酒啊?”

秦凤仪道:“今天在太后那里吃的螃蟹,蟹是寒性的,得喝些黄酒才好,就喝了几杯,没多喝。”

李镜摸摸他的脸,只是有些热而已,看秦凤仪神志并不是喝多的,便未让丫鬟上醒酒茶,而是叫她兑些梅子露来。李镜又问:“陛下召你进宫做什么?”

“陛下给几个皇子出题作文章,让我一道过去瞧。”秦凤仪喝着梅子露,随口道。李镜是何等政治嗅觉,先打发了丫鬟,与秦凤仪道:“你不过翰林院的一个庶吉士,皇子的文章,自有师父教导,就是指点,也不该你指点啊!”“不是指点,就是叫我看看哪个好,哪个一般。”

李镜夺了他的梅子露问:“你怎么说的?”

秦凤仪笑嘻嘻地把事情跟媳妇儿学了一回,李镜松口气道:“你这也太冒失了,就是内阁相臣品评皇子文章也得慎重呢,一个说不好,就把人全得罪了。”

秦凤仪道:“我也想到了,可我去都去了,陛下叫我说,我能不说?”李镜小声道:“陛下也是,怎么这样的事也叫你啊!”“陛下可能是觉着我眼光好吧。”秦凤仪得意地说。

李镜叮嘱他:“以后有这种叫你判好坏的事,你可一定得慎重。”

“我知道。”秦凤仪道,“哎哟,太后宫里的大螃蟹可真好吃,外头还没的卖的吧。宫里的大螃蟹,一个得有半斤。可惜是在太后那里,要是就我跟陛下吃这个,我还能要些回来给你和爹娘尝尝。”

李镜道:“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你在陛下那里还是要恭敬些的好。不然,此时你得陛下眼缘时不觉得,倘有哪日,一朝失宠,今日种种,便是把柄。”

秦凤仪无所谓道:“要有那一日,咱们就回扬州老家过日子。唉,京城虽好,不如老家自在。”

李镜又把梅子露递给他喝,问他:“你怎么说三皇子的字比大皇子的好啊?”“别人都说大皇子的好,要我也那么说,陛下不就觉着我与别人都一样了吗?他们那些凡人,哪里能与我比。”秦凤仪道,“这做官啊,跟做生意道理差不多。像我爹做生意,就得跟巡盐御史、各路官员搞好关系。这做官哪,最重要的就是跟陛下搞好关系。不说怎么让陛下喜欢你,先说怎么让人记住你。这第一要领,就是不能人云亦云,知道不?”

李镜看他说得有模有样,笑道:“你也别总弄这异样事,大皇子的字,自幼是陛下教的,很得陛下的三分精髓。”

“那我能看不出来?我一眼就看出来了。”秦凤仪与李镜道,“可我实话跟你说了吧,大皇子那字,不过学了个皮毛,他跟陛下差得远呢。我今虽是玩笑话说三皇子的字好,其实大皇子的字真不如三皇子。三皇子的字,有真意,欠的是火候。大皇子的字,不过是模仿陛下而已。你以为别人说他字好是夸他哪,那是拍陛下马屁,就跟以前我家掌柜见我总拍我马屁一个道理。”

见秦凤仪那一脸得意样,李镜含笑听完,又问他:“那太后是怎么说的?”

秦凤仪道:“太后说,三皇子的字锋芒毕露,若不加收敛,难成大家。说大皇子的字好,内藏锋芒,外具圆融,很有样子。她一老太太,知道什么啊,大皇子的字哪里内藏锋芒了?不是我说狂话,太后评字的眼光,远不如我。”

“你说的倒不是狂话,只是你说的是字,太后说的是人罢了。”秦凤仪坐直了问:“这又如何说?”

李镜叹道:“三皇子的生母是过世的吕贵嫔,听说,当年吕贵嫔也是颇得圣宠,但后来陕甘之战时,吕贵嫔的父亲兄长均是前线大将,却最终死于北蛮人之手。当时救援吕大将军父子的就是平郡王世子,这要怎么说呢,曾有人质疑平世子救援不力。吕贵嫔因父兄之死,于宫中对皇后有不敬之举,陛下训斥了她。谁也没想到,她就想不开自尽了。那时候,我在宫里与大公主做伴读,三皇子与我同龄,也是记事的年纪了。后来,三皇子年长,与皇后、大皇子颇为不睦,就是平家,他也是从不来往的。陛下也开导过他,可他依旧如此,也就拿他无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