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眼神不好(第4/5页)

方大老爷笑道:“儿子眼光远不及父亲,父亲看他好,儿子也便看他好。”方阁老笑道:“老大,你仔细着看。”

“是。”

秦凤仪初来京城那日夸下海口后,不少人家听闻他这“今科状元秦凤仪”的名声,再加上明年便是春闱之年,故而,许多人家还想打听这位“今科状元”秦公子来着。

如李钊之妻崔氏娘家襄永侯府,就问起过崔氏。崔氏离娘家近,回娘家也方便,娘家嫂子就说起秦凤仪来,崔氏道:“秦公子去庙里念书了。”

“如何去庙里念书?你们府上样样方便的。”“不只我们府上,秦家在藕花街已是置了大宅,他家里也是样样方便。不过,秦公子说,近来觉着文章进境还能有所突破,故而去了庙里。”

娘家嫂子崔大奶奶就打听了:“妹妹,这秦公子真如他所说的,今科状元无疑了?”崔氏不敢把话说得太满,笑道:“这我如何晓得?状元不状元的,秦公子念书极用心是真的。不然,嫂子想想,他也是出身富户,家里宠爱长大的孩子,那庙里的清苦,岂是寻常人能受得住的。”

崔大奶奶连忙道:“是。我们也都盼着秦公子能高中,这样,明年就能吃你家小姑的喜酒了。”

崔氏一向很会帮秦凤仪刷人品值,道:“那就承嫂子吉言了。秦公子这样的用功,怕是苍天都不能辜负他。”

秦凤仪在庙里,自己觉着三五日便能悟的,没想到,他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其间,秦太太、李镜多次打发人送东西,更是把个秦太太担心得都要去庙里瞧儿子。秦凤仪犟脾气上来,谁都不让来瞧。好在有揽月来回送信,说公子在庙里都好。

一进腊月,连李老夫人都与儿子道:“何必让阿凤受这样的辛苦,不成便叫孩子回来。这么冷的天,冻出个好歹来如何是好?”

景川侯道:“庙里有吃有喝也不少炭烧,他愿意住就住呗。”“庙里到底没有家里舒服,就是念书,也得吃穿供给上不委屈,书才念得好。”李老夫人并是不惯孩子的祖母,但一向也很疼儿孙,尤其秦凤仪又不是不用功,都这样用功了,倘实在不成,钻了牛角尖反是不好。

景川侯道:“再看看吧,过年肯定要回来的。”

李镜除了打点给秦凤仪送的东西,还时常去秦家看望秦老爷、秦太太,俩人担心儿子是吃不香睡不好。李镜就怕秦凤仪没怎样,他俩先不行了。李镜宽慰他们道:“昨儿小厮回来说,阿凤哥在庙里遇到了同乡,相谈甚欢。也不知道遇到的是谁,小厮还说,阿凤哥打发人叫了庙里的上好斋席,款待朋友。灵云寺的斋席,不敢说京城第一,也不比栖灵寺逊色的。”

“我想着,要阿凤哥真钻了牛角尖,断然不会如此。他那个人,您二老又不是不晓得,一向想得开的。何况,揽月每天都回来报信,要是阿凤哥哪里不好,揽月哪有不说的道理。您二老就放心吧,可千万别阿凤哥什么事都没有,倒是您二老病了,他这一牵挂,更不能安心读书了。”

秦太太叹道:“是啊。”略打起精神,“那咱们今也叫一席灵云寺的素斋来吃,我得尝尝这味儿,看是不是真的好。要是不成,另打发人给阿凤送好的去。”

“是这话。”李镜就不评价秦太太这惯孩子的问题了,见二老打起精神,陪他们说了半日话,又一并用了灵云寺的素斋席,果然不错。秦太太便有些欢喜,与丈夫道:“咱阿凤自幼爱吃肉,无肉不欢的,我就担心这一个月没肉吃,孩子得饿成啥样呢。这灵云寺的素斋,比荤席也不差,素鸡素鸭做得以假乱真。要是每天这样的吃食,还是能放心的。”

“是啊。”秦老爷的眉毛也舒展了,脸上带着笑,“还好咱阿凤不是个死心眼儿的孩子,就得这样才好。必得吃好穿好,才能读好书。”

夫妻二人觉着灵云寺的伙食不错,并非他二人想的成天萝卜白菜豆腐干,又有李镜劝着,关键是不能拖儿子后腿啊,于是,打起精神过日子,还同李镜商量好了:“要是腊八阿凤还不回来,就得去山上把他抬回来!年总得在家过啊。”

李镜道:“您二老只管放心,我料这几日必然有信的。”秦太太忙问:“这怎么说?是不是阿凤给你捎信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