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4/6页)

一番折腾后,幼白红着眼睛给温宓上了药。

温宓被揉捏的泪眼汪汪。没办法,实在是很疼。

只是被揉着揉着,温宓不自觉的就睡了过去。

她熬了七日,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丧礼过后,就是新帝的登基大典。

朝堂大臣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上奏太子殿下尽快登基。

然而却被赵景拒绝了,理由是先帝新丧,孤痛心不已,推迟登基大典。

可大臣们又都是拥护赵景的,岂会同意?

如此三请三辞后,终于在钦天监的敲定下,在明日辰时,举行登基大典。

怡和殿,西袖伺候太子妃洗漱,看到太子妃隐隐有些兴奋的神情,她嘴甜的奉承道:

“娘娘,明日过后,殿下便是圣上了,到时,您就是皇后娘娘。”

这句话,算是说到太子妃心坎儿上去了,她噙着一丝笑,随手从首饰匣子里拿了个成色极好的镯子递给西袖:

“赏你了,只小心些,莫要张扬。”

宫中对于宫女的首饰佩戴要求极为严格,身为主子的贴身宫女,若是头上的簪子亮眼贵重些,倒是也无碍,只手上是不允许有首饰的。

西袖双手接过,更加起劲儿的夸了起来。

太子妃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微微一笑,许是她这辈子的运气,都用来成为皇后了吧。

——

翌日,启元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六,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时年二十五岁,赵景成了本朝最为年轻的帝王。

改国号为景元,为尊重先帝,国号顺延一年,次年为景元元年。

乾清宫,赵景换下了一身明黄色的朝服,只着了常服便伏在桌案上批阅奏折。

一朝天子一朝臣,刚刚登基,需要他亲自处理安抚的事情还有许多。

一封封诏书颁下去,该赏的赏,该罚的罚。

一天下来,来乾清宫的人进进出出,就没断过。

直到傍晚,赵景刚呵斥了高时要传膳的提议,就见慈宁宫来人了。

太后是在今日赵景登基大典结束后,就搬进了慈宁宫,其余先帝后妃,皆是入住慈安宫。

红玉福了福身子,直接道明来意:

“皇上,太后娘娘请您过慈宁宫用膳。”

闻言,赵景挑了挑眉,问:

“母后可是有事?”

若是无事,母后也不会在今日便让他过去。

红玉知道太后惦记的事情,但却不是她该说的:

“奴婢不知。”

赵景侧眸,看了看桌上尚有几份未曾批阅的奏折:

“你回去告诉母后,朕稍后就去。”

红玉领命退下。

赵景又把那几分奏折处理完,才命高时摆驾慈宁宫。

当了皇帝,规格仪制处处都不同与当储君时。

只单单说这銮仗,便已经奢华至极。

赵景站在銮仗前静默了一息,才转身上去。

踏着夜色到达慈宁宫,太后早已经在等着了。

两人简单用过膳后,太后就直奔主题:

“皇上今日也算彻底继承大宝,不知准备何时册封东宫嫔妃?”

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就如同国不可一日无君。

这个道理,赵景也明白,他也有想过,只是今日事情太多,也就没顾得上。

不过,他还是有些了解太后的,太后在此时提出这件事,那她心里必然是有想法的。

赵景抿了口茶水:

“那依母后的意思呢?”

太后抚摸着小指上的护甲,缓缓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照哀家的意思,定然是越快越好,太子妃早早得了册封,管理后宫之事也就名正言顺。”

赵景点头认可,就算太后不说,他也是准备这么做的。

只太后没给赵景说话的机会,顿了下,又继续说出自己的安排:

“你那两位良娣,家世不低,又服侍你多年,不如就封四妃之位。”

“还有刘氏,现在还怀着身孕,为了安抚,位份也不宜过低,不如就封为贵嫔。”

“至于温氏,家世不高,又尚无所出,给个容华的位份也不算委屈了她。”

太后一下子说了这么多,却没瞧见赵景越来越冷的神色。

赵景抬起眼眸打量了一眼太后,倏地出声打断:

“母后。”

太后这才茫然的抬头:

“怎么了?”

赵景凉薄的勾了勾薄唇,特意提醒:

“母后,温氏原就位高于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