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吃到了后悔药(第3/4页)

养伤期间,几乎所有认识的人都来看过她了。大二小舅代表姥姥来了,李叔李婶代表舟桥来了。晏奶奶每天派保姆给她送汤,许家也送,市面上能买到的高档营养品堆了半屋子,还雇了两个护工听候钟家差遣。

而曲红素更是来了就不走,说钟静没经验,老钟不方便,自告奋勇承担起钟莹的护理工作。每天都要给钟莹灌输类似:你出事小宇都快疯了,小宇寸步不离守着你,小宇对你真心一片,小宇怕你离开他,小宇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你原谅他这样的话。

哪好意思让婆婆给她端屎端尿,钟莹每次都真诚地作出保证,宇哥很好,是她之前任性不懂事,以后不会了。曲阿姨回去休息吧,我现在真的很需要护士来帮我换一下导尿包。

钟静去学校帮她请了病假,不多久辅导员,前舍友,同专业的很多学生在系主任带领下,组队前来看望。系主任代表学校奖励钟莹五百元,称她舍己救人是人大的优秀学子,等康复返校后还要开表彰大会表彰她。

钟莹这才知道,许家送了一面大锦旗和表扬信到学校。本来许卫东还想去联系报社电视台的,没敢擅自作主,来征求钟莹意见,被晏宇回绝,理由是:她只是做了她想做的事,你为什么要逼她做不想做的事?

许卫东无法理解,好人好事不就该大肆宣扬吗?让全社会都来表扬钟莹不好吗?你怎么知道她不愿意?

愿意什么?上报纸上电视,接受一大堆采访表彰,成为新时代道德模范青年榜样到处做报告,不做就是不尊重组织不尊重领导。以后出门看见老太太过马路得扶,遇见乞讨人员得帮,捡到一分钱都要交给警察叔叔,不交就会被群众质疑,你不是模范榜样吗?

社会需要榜样,只是钟莹真的无法胜任,但行好事莫加框框,宇哥懂她。

许家尊重她的意见,但实在按捺不住感激报恩的心,还是决定小范围地宣传一下。于是钟莹的好人好事就在人大八千多师生中小范围地传开了。

后面还是有记者找到医院来,来了也不能把人往外撵,钟莹是个重病人,没力气应付这些家伙,晏宇便成了她的对外发言人。表示写报道可以,采用化名,不拍照片,随你怎么吹上天去,敢暴露隐私我就告你们单位。

总之养伤并不清净,晏宇已经尽量帮她阻挡,无法驱赶的探病者还是络绎不绝。

比如严冉。好兄弟的女朋友住院,他来看望一次两次也合情合理,天天来就不太正常了。来了不看病人,总和病人姐姐凑近乎就更不正常了。钟莹算算时间,他和钟静相识不过月余,一起吃了大半个月的饭而已,至于到钟静不在他就一脸失望,钟静在他就像打了鸡血般亢奋的地步吗?

有一天他跟晏宇说,钟静得知妹妹重伤的消息时正准备做饭呢,接了电话险些晕倒,幸亏他就在旁边,刚好倒进了他的怀里。母老虎也有这么柔弱的一面他真没想到。

晏宇听出端倪,不喜地看了他一眼,警告道,不要对静姐有什么非分之想。

严冉夸张大笑,我对母老虎有非分之想?你逗呢!

钟莹在一旁默默听着,百思不得其解那个混血小孩儿的来历,孩子爸呢?不但和鬼佬交往,还生了孩子,还没结婚?钟静不是那么随便的人啊!

第一个月钟莹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睡不着也硬睡,因为睁着眼就会看见人,看见人就会想起他们的境遇,想起很多她现在没办法解决的事,心火狂烧。肋骨没养好之前她连说话都困难,养好之后却也不能在医院这种地方向晏宇一诉衷肠。

晏宇辞去九峰的工作,全心全意照顾了她一个多月,直到导师联系他,他才隔三差五去学校一趟,开始了研究生课业。

十二月底,钟莹复查脑中淤血清消,内伤基本痊愈,只剩骨折要养,医生批准她出院回家。

晏宇叫了两辆车,一辆装钟莹,一辆装老钟父女和其他杂物,引路去了朝阳区南小街,一直开进香樟胡同,开到十六号门前停下。

老钟茫然:“这是哪儿啊?”

晏宇先打开了大门,再从后备箱抽出担架,安置好钟莹,和司机一起把人抬了进去,再出来迎接老钟。

“钟叔,您进来看看,这是我原本准备和莹莹结婚的房子,她住院这段时间,奶奶已经找人整修好了,该添置的东西也都添置了,您看看还有什么不到之处。出租房那儿离主干道有点远,上下五楼也不方便,就让她在这里养伤吧,静姐也可以住在这里。我雇了一个保姆做饭,明天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