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年代文中棒打鸳鸯(02)(第2/5页)

“记住了,读书就有零花钱,不读书可没有。不读书就和你哥他一样,在家里天天干活上工,还没得钱。”嘉敏朝老大清东狠狠瞪一眼。

清东一点感觉都没有,还乐呵呵的。

“妈,我不需要钱,吃喝住都在家里。”

“唉!”嘉敏叹口气,自家的大儿子,除了蠢,别的还行。

翌日,早上两个孩子天不亮就起床,拿着手电筒走路去上学。

嘉敏早早的起来,给两个孩子做了早饭。等他们带着换洗的衣服去了学校,她才去自家的自留地做事。

她是全村唯一一家,自留地单独在一边的。

刚在自留地里撒下系统奖励的高效有机肥。宋清东也来到后面自留地做事。

“妈,地里的活我来干,你回屋休息休息。”

“行,我去清水湖捞一些猪草。等下剁好早早的煮了。”

“等下我去,你去休息。”宋清东说道。

“不用,我休息啥,都起床了还休息什么?别管了,我屋忙我的。”

“行吧。”

嘉敏回到前面,摇着小船,在湖里捞猪草,湖中的虽然有猪草,可湖水一样清澈。

湖中的水草集中,一口气能捞起来很多。

一会儿功夫就捞起来一船水草。

之前顺带的下了大笼子在笼子里放了一点点东西,等捞完水草,笼子里已经有了几条大鱼。都有两三斤重,大的一条有五斤重。

嘉敏收好笼子,放在船上去。

远处的东边的码头上,有人挑水,远远的看到了嘉敏从水里提起了渔笼子,大声的喊道,“三福家的,有鱼没有?”

“有两三条。”嘉敏也大声回道。村外的大河,村里的清水湖,山里的溪流中,村里社员都能抓鱼,抓个几条,没有人举报,只是不能动用渔网打渔。

一草一木皆是公家财物,砍树需要先申请,但钓鱼,下笼子弄鱼,是不需要的。只要弄的不多,是自个儿吃或者给亲人送一条两条的,都没有人说,即便那人各色的很也不会说,这是约定俗成的。

“哟,那你运气不错啊,咱清水湖的鱼都精的很,不好钓,下笼子也没有啥用。”那人已经打好水,站在码头上羡慕的说道。

“我是运气好,可能是鱼儿也睡觉,早上没有睡醒糊里糊涂的钻了进来吧?”

嘉敏笑着说道。

“有可能,运气真不错。”

那人挑着水朝上面走。

水库的堤坝千百年来代代筑,每代都加高堤坝,堤坝比正常的湖面高十几米快二十米。

每一面都有砌好的石板台阶,也有长条的码头,可以洗菜挑水,但很少有人洗衣服,一般都在东堤坝后面的宽西沟洗衣服。

嘉敏上岸时,先把鱼放在码头里她放的一个上面开口的硕大笼子中,笼子的口子比水面高一截,鱼在下面短暂养着,不用担心。

水草在码头上洗干净,一担担的挑回家。

前面一担倒入剁猪草的四方大木盆中。

后面的水草洗干净挑上来摊在干净的大竹篾筛上堆着。

大竹篾筛底下垫着两条长板凳,水从竹筛眼滴滴答答的滴落在屋前的晒场上。

坐在四方大木盆边,手中拿着剁铲,一下一下的望下面的木盆中剁。

咚咚咚的不停,一个小时不到,猪草全部剁完。

那边,宋清东回来,看见了帮忙把剁好的水草运到后面屋专门煮猪食的锅里,锅里加水,灶口点火,加了一些些打米得来的糠,盖上锅盖开始煮。

回到前面晒场,嘉敏吩咐大儿子,“清东,我在湖边码头的笼子里存了几条鱼,你用水草串两条给你大伯二伯家里送两条去,你大伯家里送一条大的,你二伯家的那条小些。

对了,你去碗柜下面的柜子里拿我装好的一袋面粉。对你大伯大伯母说,是给你爷奶的。”

“妈,你又下笼子搞到了鱼啊,有几条?”宋清东高兴的问道。

“有六条,对外你就说三条。今天咱家晚上吃一条,其余的两条,你用木盆装着倒入后屋檐下的旧水缸中养着,等你弟弟妹妹回家,咱家再打牙祭。”

“好哩,我马上去大伯二伯两家。顺带看看我爷爷奶奶。”宋清东乐呵的去厨房拿装好的面粉,不多,大概三斤左右。

然后快速的到下面的码头,用两根结实的水草各自串好一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