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困倦 阿瑶隐隐反胃,吐了出来……(第4/6页)

他现在比较感兴趣的是乞明国的人。

上次说书人就是受了乞明国人的教唆,还有这个春桃,或者说假冒春桃的女子,稍稍一查就知道底细了,背后也是乞明国的人。周元从汴州附近寄来信件,他们也在路上遇见了乞明国的人。

再往更前头看,当初阿瑶在徐娘子的医馆里撞见的那一拨人就不对劲。

按理说汴州正打得如火如荼,他们却不远万里地跑到京城,就是为了找李淮修的晦气,这也废了太大的代价了。

李淮修想了想,叫人给周元递信,把那几个乞明国的人悄悄送回来。

这边有专门的负责审讯的人,总能敲出一些东西的。

一旁的乌正把这些都记下,又低声说了件事情。

“寄到哪里?”李淮修很轻地蹙了一下眉。

乌正说得是冯清雅,陈氏是冯清雅的母亲,李淮修想找到她,自然会从冯清雅身上下手。

冯清雅昨天夜里用一直信鸽寄了封信出去了,乌正的人悄悄把信拦截了。

“收信的人很谨慎,察觉到我们在跟就躲起来了。”

李淮修看了看,眼神暗沉许多,过了许久男人才缓缓道:“去查,城里定是还有乞明国的人。”

冯清雅的信就是寄给陈氏的,但是李淮修可以确定陈氏现在是在沈世子手里,那么同冯清雅通信的,多半就是背后的乞明人。

李淮修抿了抿唇,当年的李太子就是死在了乞明人的手里。

·

十月底了,气温凉了一些,府上的一些要收拾起来的物件都在太阳底下过过眼,叫下人规整到库房里,一些书也要见见日头,在院子里摆着晒了几日。

这些东西阿瑶都没时间盯着,她近来简直是炙手可热,前头大公主明里暗里地捧着,一旁还有老侯夫人逢人就要说去淮王妃,请柬收到手软,是人就想来烧烧她这口热灶。

阿瑶这日去了个宴席,是赵书研的嫂子办的。

赵书研不想成婚,元帝这事正好叫她父母心焦,一时也不敢把女儿独自送上路。一家人就滞留在了徐州,安安分分地不冒头。阿瑶出事那会,赵书研也跟着着急,前些时日知道她平安,连着写了好几封信。

同赵书研有交情,赵家的面子自然还是要给的。

这宴会不同于以往小女儿聚在一起喝茶,宴上都是各家的大妇,也是一齐聚着说说话,但是说得东西同做女郎时完全不一样。

宁可一句话也不说,也不能说错一个字,所以这宴席开到最后,院子里多的是嘴都没张过的人。

赵书研的嫂子姓甄,甄氏笑了笑,挑起话头道:“我前两日听闻陈家的大公子在说亲事,怎么就没动静了?”

大公主也在这宴席上,她指尖涂着鲜红的丹寇,闻言笑道:“人家眼光高,前两日是同淳家的女郎议亲事,那女娃不是伤了面皮吗,自然就吹了。”

大公主说了那陈家的打算,心里嫌弃淳娘子毁了容,还想着沾沾淳家的名声,要娶她做平妻。

宴上的几个大妇都微妙一笑。

世家的女郎本就有非正妻不嫁的潜规则,当然加进皇家或是王府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这陈家倒是面皮厚,没有皇家的富贵,倒是有皇家的胃口。

几个原本有意同陈家交好的大妇,也把这计划推迟了。

“要不是淮王妃心慈,这事情怕不知道要怎么样呢。”一个穿着浅紫色长裙的女子稍稍吹捧了阿瑶两句。

这大妇的圈子不是好融入的,她们个个都是世家主母,管着一个家族的后方,有些强势的宫里的娘娘也要避让两分。她们嗅觉最是敏锐,这会能放下身段,多半是家中嘱咐了的。

这就不是几个女子之间的笑话了,这是背后几个势力在相互试探。

阿瑶今日穿得素雅,她摇了摇团扇,笑容很和煦,“温姐姐折煞我了,都是应该的。”

她是这席上年纪最小的,与她同龄的女郎都只能在凉亭里戏耍,时不时望望这边,是没有资格坐到席上来的。这一桌子的人也在打量她,阿瑶却一点也不显得局促,仪态落落大房,她生得一张芙蓉面,一颦一笑叫人看了心里十分舒服。

甄氏在一旁看着不免暗笑,她的小姑子赵书研巴巴地寄了信来,叫她带带阿瑶,以免遭人排挤,殊不知如今京城的形势已然大不一样了,宫里的那些人上人,若不是不能出宫,也是要来阿瑶这里探探口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