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6/7页)

与太子格外不对付的朝臣们,音量不知不觉间变得高昂许多。

楚皇匆匆出现在朝堂,让意见不同的臣子们能继续维持平衡,却没对‘春县之变’发表任何看法。

太子在楚皇的寝殿外站了半宿,终究还是没有进门。

今日他看似逃过一劫,却能感受到有些东西正在彻底改变。

楚皇不仅没有一如既往的支持他,还准备重新扶持以襄王为首的亲赵势力。

眼中怨恨渐浓的太子却不知道,让襄王送灵云公主回府后,楚皇亦是整宿没睡。

那封写给赵国永和帝的信,也不是出了朝堂就发往咸阳。

而是在三天后,才从楚京发往咸阳。

期间东宫和豫州都风平浪静,仿佛‘春县之变’从来都没发生。

无论楚国太子和陈国多想对春县之事粉饰太平,这件事还是在豫州,尤其是在被楚军占领的城池中掀起滔天巨浪。

豫州城池中的楚军与旧黎世家的关系正值最紧张的时刻。

楚军怕陈军随时兵临城下,与城内的旧黎世家里应外合,旧黎世家可是有不少的私兵存在,如果所有旧黎世家的私兵都联合起来,楚军不可能守得住城门。

旧黎世家却知道陈国短时内,都没有收回楚国手中豫州城池的想法。

他们怕楚国会先下手为强,突然下手,制造灭门惨案。

双方相互防备,却因为各种原因都无法先下手为强。

即便相双方都不敢先动手,豫州楚城中的小矛盾,尤其是发生在中下层的矛盾还是越来越多。

因为旧黎世家的存在,陈国对豫州楚城的消息一向很灵通。

自从‘春县之变’后,陈国内部再次三令五申,不许与豫州境内的楚人发生任何冲突。

就算是楚人一拳砸在他们脸上,他们也只能跑不能打回去。

陈国不想失去楚国这个盟友,陈楚闹崩后,楚国一定会再次倒向赵国。

陈国也不能对楚国出兵,战争开始,参与其中的人肯定不会只有陈国和楚国。

所以陈楚联姻绝对不能有变故,宣泰帝还是会迎娶楚国嘉怡公主。

旧黎世家的立场暴露,却让陈国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至少在楚国忘记这件事之前,豫州境内的陈人都要对楚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收到旧黎世家一封又一封,请求陈国救命的信后。

陈国反而将靠近豫州楚城的陈军都朝着东边撤走,想凭这等行为,让楚人安下心来。

慕容靖就是在这个时候,对豫州与翼州接壤的六座要塞奇袭。

当初为了能让楚国分担来自赵国的压力,陈国虽然独占豫州北方所有要塞,却委实分给楚国不少能从豫州直通翼州的城池。

所以豫州北边,能算得上是楚城、陈城夹杂,最没有规律且密集的地方。

为了让楚人安心,陈国撤军的时候,狠心将豫州北边要塞的兵力也撤回东边。

没想到正中赵军下怀。

陈军第一时间向周围的楚城求助。

楚城非但没出兵助陈退赵,反而紧闭城门,开始清理门户。

陈军□□乏力,正是处理城中旧黎世家的好机会。

因此,慕容靖才能如此轻易的夺取豫州北方的六座要塞。

太子和元君问名期间,恰逢战事告捷。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大吉’?

一时之间,咸阳朝堂、民间全都是关于慕容靖豫州大胜,太子与元君天作之合的议论。

问名之后,便是纳吉。

纳吉也称作小聘,除了找人起卦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克,还要互赠简单的聘物,并于纳吉后分别在府上宴请宾客。

到了六礼中的第三礼,即便不是早有默契的婚事,也差不多尘埃落定。

除非发生极大的变故,否则都不会再发生改变。

小聘之物大多都是吃食,也拿给对方宴请宾客,让对方的亲朋好友也了解自家的意思。

大多都是猪肉、羊肉之类的肉食,再加上各种坚果和新鲜果子,自家做得或者外面买来的糕点……如咸阳的世家,基本都会取几十种。

后头那些东西都没什么差别,从宫门抬出来的肉类却让收到邀请去宋府观礼的众人惊叹。

为首的是只黑色棕熊,往后是雄鹿、袍子……都是寻常狩猎很少见的猎物。

这些猎物的脑壳上都插着根红色尾羽的羽箭,除此之外,浑身上下都没有其他伤口,身体都尚且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