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4/5页)

而瓜尔佳氏的出现……算是最好的时机吧。

再向前,康熙在逃避,瓜尔佳氏与清梨相仿的面容会使她此生注定无缘圣驾;再往后,也不知他还会念着清梨多少年。

瓜尔佳氏能够入宫,入宫之后又被冷置这小一年的时间,足以说明康熙如今,对当年事,或许有遗憾,或许难以忘怀,但已不是如一块逆鳞软肉一般不可触碰,耿耿于怀了。

而清梨呢?也放下了吧。

或者说她一直以来耿耿于怀的,更多的是她的家族,而不是与康熙的感情。

自她接手并且开始整顿家中旧日残余势力那一日起,就说明她已经将这些尽数放下的。

昔日的隐瞒、利用、算计,都被她放下。随着家族大厦倾倒,或者她日后含笑九泉,被带到黄土之间,不足为外人道也。

还爱吗?

那样奢侈的东西,需要小心呵护、用心培育,对如今的她与康熙而言,都太金贵了。

话远了。

只说宫中,自除夕夜宴上一支《点绛唇·蹴罢秋千》后,瓜尔佳氏的光芒似乎不是景仁宫的偏殿可以掩盖住的了。

上元之内,康熙未到低位嫔妃宫中留宿。

如往年的惯例,在乾清宫独居到初五,然后在只有新年时候才会有人烟的坤宁宫连宿三日,又在永寿宫三日,自正月十二开始,轮流在五妃宫中留宿。

上元节独居乾清宫,第十八日才开始宣召嫔妃侍寝。

在此期间,他已经几番厚赏瓜尔佳氏,有时是开内务府库房取的颜色料子、花样首饰,有时是外头进来的新鲜玩意、珠宝绸缎。

这使得清寂落寞有几年的景仁宫再度繁华热闹起来,然而这热闹却并不是由虽然住在后殿却掌握实际上主位之权、并且曾为景仁宫带来上一场繁华的敏嫔,来再度掀开帷幕的。

宫中女子荣宠兴衰,哪里是那么容易说清的呢?

一场春雨绵绵下了两日,再推开门便见到外头草木都发了新芽,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节。

留恒赶着回京郊庄子里去,匆匆入宫与康熙、娜仁辞行,娜仁只来得及命人给他带上许多吃食用具一类的东西,便目送着他离去了。

福宽也被留恒留在王府中,毕竟偌大的王府,即便主子不在,也有许多事情需要有人主持打理,福宽无疑是不二人选。

好在留恒身边的几个太监都是福宽调教出来的,倒也能够照顾得他叫人放心。

他走之后,紧接着,娜仁也打算去南苑小住一段日子。

说是小住,其实短则十天半个月,宫中有事随时就回来了;长则三四个月,只要宫中没有需要皇贵妃出面的大事,她也可以住下的。

康熙对此早已习惯,又略显无奈,“这紫禁城、这京师就这样留不住人吗?阿姐你是,皎皎是,恒儿也是。”

“恒儿可是实打实为你抛头颅洒热血的。”娜仁满不在意,“宫中是好,可不能一直住着,偶尔换个地方,还有个新鲜劲。何况南苑的风景可是宫中万万不能比的,再有一二好友相伴,登山、采茶、煮酒、听琴,可比宫里自在多了。”

听她形容,康熙轻笑,“好,阿姐你且去过你的神仙日子吧,朕就不留了,也知道留不住。”

他带着些感慨自嘲道:“人都说这紫禁城是天下一等一的好地方,其实呢,想留的留不住,又算什么好地方?”

听康熙抒发这样的感慨,娜仁情知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娘仨,想了想,还是道:“过去的依然留不住,珍惜眼前人才是。”

“……阿姐所言有理。”康熙嗤笑一声,又道:“等到出野菜的时节,阿姐可要命人送一口鲜回来。”

娜仁郑重地点头应下,“我晓得。”

康熙摇头,无奈轻笑:能叫娜仁这样认真的,也就是这些吃食上的事了。

倒也不坏就是了。

他自己活成这样,娜仁也被困在这里,能在这个范围内自在些,也是好事。

他希望娜仁健康、欢喜、顺遂,自幼年到如今,从来如此。

经历过寒冷的人总是格外地珍惜温暖,幼年在宫廷中,不能生活在额娘身边,后来有条件了,额娘又去了,能够从头到尾陪伴他下来的少数几个人,娜仁算是其中最为要紧的那个了。

他能够拥抱的温暖不多,自然对仅有的温暖格外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