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第3/3页)

太后虽然没说话,却也慢慢听着,听到这里见她不作声了,又忍不住催。

李嬷嬷就笑,“只是唯有一点:出身不好。听说是个弃婴呢,从小被他师父放在药篓子里养大,连书都没正经读过……”

上了年纪的人听不得这个,太后就叹了声,“是个苦孩子,难为他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

世上贫苦之人何其之多,九成九都寂寂无名,生于微末,死于草芥,可他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却愣是杀出重围,靠自己在太医署站稳脚跟,何其难得。

李嬷嬷端了杯热茶来,“是呢,其实往上数几代,谁还不是泥腿子怎的?难的就是一个自己争气。不然纵然祖上留下来金山银山,也能给子孙后代败坏了。”

太后深以为然,才要点头却觉得不对,“你这老货替谁说话呢?”

“老奴自然是向着太后和长公主,”李嬷嬷道,“如今看来这事儿虽不十分确定,却也有个六七分了,还是早做打算的好。若真咱们猜错了,也不过误会一场;可若一不留神,猜中了,后面的事难道不得尽早打算起来?难不成还要棒打鸳鸯?”

太后不言语了。

其实若真说起来,身份反而是次要的。

所谓身份贵贱,也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就连那些什么状元榜眼的,不也是鱼跃龙门一朝得意吗?

若说学问,会做学问不一定会做人,那历朝历代的斯文败类还少吗?就是这满朝文武,哪年不抓几个出来?

可见最难得的是人品。

太后叹了今天第无数口气,用力捏捏眉心,“此事你先不要对外透风儿,皇帝那里也不要提,哀家先好好想一想,你也暗中打发人留意着。”

行不行的,先看看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