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甜蜜(第2/3页)

琳琅放下车帘,径吩咐车夫驱车离开。车轮重又碾动,怀中的孩子,透过车窗,看道旁的中年夫妇身影一掠而过,抬头问她道:“他们是谁啊?”

“不重要的人,不必记在心上。”

从前父亲心中,就只有他与继室所生的儿女,现在应更将他的宝贝女儿顾琉珠,高高地捧在心尖上。毕竟,顾琉珠是新朝皇帝的宠妃,父亲和顾家,都需要借着这份圣宠,在新朝向上攀爬、飞黄腾达,而顾琉珠,应也不会似她那般“不通情理”,她是父亲的好女儿,所做的事,应皆合父亲心意。

顾家如何,父亲如何,顾琉珠又如何,她通通不想知道了,她与他们,已是两个世界。琳琅握着儿子的小手,再一次温声对他道:“对待不值得的人,不必浪费心力。这世间美好人事甚多,人世有限,当将心力,放在这些人事上才是。”

话音刚落,自己的手,即被颜昀轻轻握住,温暖的力量,立随之传递了过来。琳琅知颜昀知她此刻所想,眸中一热,依在他的肩头。车厢内,大大小小的三只手,交握在一处,五彩丝线,紧密地系缠在他们腕部,像是命脉的红线,将他们牵系在一处,无论去向哪里,都将一家不离。

琅山山脚地势开阔,既有大片草地,又有临水兰亭,不少游人,在此佳节,都选择来此赏玩,琳琅一家三口抵达此地后,先一起在草地上放了小半个时辰纸鸢,而后走进兰亭,饮用随带的茶水,歇息止渴。

因先前玩得尽兴,身体柔弱的琳琅,与旧疾未愈的夫君,都得坐歇一阵,养养力气。而孩子精力旺盛,一点也不知疲倦,在亭子内外蹦蹦哒哒地走了一阵后,停在兰亭之前,将亭联一字字抑扬顿挫地念出声道:“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颜昀一边饮茶,一边随意考问孩子道:“知道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吗?”

“知道”,颜慕笑着答道,“这两句的意思是,气节与心意,永似兰花,不移不易。”

这两句既可喻品性,也可用作男女陈情之语。琳琅正欲含笑讲与孩子听时,脑中忽然掠过一闪念,好像站在兰亭前的人,不是阿慕,而是她自己,是她自己,正将这两句诗,念与一人听。

琳琅由此头部微痛,正欲细想时,神思忽被一声尖叫打断——亭外猝然有人“哎哟”了一声,而后紧跟着沉闷地一声响,那人像是直直摔在了地上。

受惊的琳琅,与夫君孩子出亭看去,见是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在寻采药草时,不慎摔倒在地,忙上前去扶。

因为民间流传,端阳日阳气旺盛,草药药性最好,故而端午有采集药草的习俗,这时日,漫山遍野,有不少似老妇人采药的游人。琳琅与夫君将人扶起后,看她崴伤了脚,无法走路,便问这老妇人,可有家人与她同行,家人现在附近何处。

老妇人摆摆手道:“老婆子家就在附近,一个人出来的。”

既在附近,琳琅与夫君,便主动提出将人送回。阿慕跟走在旁,帮背着老妇人采药的药篓。几人如此走了一两刻后,抵达了老妇人家中,老妇人的丈夫,姓周名敬山,有一番文人做派,对琳琅等再三道谢后,极力邀请她们一家,留下用饭,以作报答。

盛情难却。端午有食五黄的习俗,食案上摆放的,除有与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相关的佳肴外,另还设有一壶黄酒。

周先生前些年在城中教书,如今年纪大了,便将城中房屋留与儿女,与妻子搬居郊外山下,过一过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自在生活。只是这生活虽清静,但平日里没什么与外人侃谈的机会,也不免有点寂寞。他看今日这位姓“严”的年轻公子,似是腹有诗书、见识很深的样子,便一边用饭,一边颇有兴致地同他攀谈起来。

起先还只是聊说诗文史事而已,渐几杯黄酒下肚,周先生有些上头,议起了时事,将晋帝穆骁推行的新政,一一说来,加以评判。

周先生的妻子王氏,虽听不太懂,但直觉这样议论朝政不妥,只为老头子在人前的颜面,一时没有出声阻拦。直到自家丈夫越喝越多,将晋朝新君与楚朝末帝对比,探讨若这二人易位而处,如今江山会否改姓,听起来越发不像样了,忍无可忍地将他手中酒杯夺下,斥一声道:“喝黄汤上头了,混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