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怦怦怦(第3/5页)
他只是纯粹得了一种当时医疗条件治不好的绝症,死在了前往北麓山区旅行的客栈里。
按照他的遗书,自己的尸体应当被火化,骨灰扔进北麓山海里。
《中国绘画史》
【史载。
公元717年,大棠(在朝派)北宗和(在野派)南宗的画家爆发了巨大矛盾和分歧。
前者偏向贵族画风的华丽、技巧性,而后者的水墨则渲染着“自我的表现”和“平民”的特征。
傅易与元思浩等人都是南宗画家。虽然他们生前并不出名,但留下了不少画作为后世所参考瞻仰。
在朝的绘画无法影响到南方。这两位伟大的画家逝世后,南宗发展迅速。
而这时便有了一人揭竿而起,作空前反对在朝绘画的运动。
他认为在朝的绘画是:
1.不普遍的。
2.戕贼性灵。
3.仅代表少数豪华贵族阶级。
他发表了许多关于绘画的言论,大力推崇南派,尤其是以傅易为代表的“写意”画派——在野的——与其相抗!
他就是备受棠玄宗崇敬的国师大人,梁洛端。
也就是因此,曾经不为人知的傅易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为人所推崇。
他仅存于世,未完成的画作《万里山水图》,更是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传奇经典,被历代皇帝珍惜收藏,价值连城。
史称,画圣。】
……
戚临清看到这里,心中有些感动。
虽然他曾经与小徒弟相处时间短暂,但没想到对方功成名就后却还拉扯了自己一把。
这份恩情他没齿难忘。
梁洛端是京城人,在B市遗留下了一处墓陵,称作“国师庙”,如今已成为本地热门历史景点。
戚临清也是现在上网了解了才知道。
周末,他抽空去了一趟国师庙。
戚临清给对方烧了几支香,闭着眼睛,轻声道:
“阿端,希望你在下面也能过得很好。”
他站起身,扫了眼国师庙里人来人往的场景。
以徒弟如今香火的鼎盛程度,如果真有地府,应该在下面生活得也很不错。
他心想,往后还要经常过来给阿端烧香、纸钱和金元宝等物。
-
后来。
戚临清荣获墨杯国画全国赛的奖杯,被父亲戚徽放在了客厅玻璃柜里最显眼的位置。
如今他们都同意了让戚临清继续学画,并且给他联系好了B市最好的美术培训班,等这学期一结束,六月份时便送他进画室学习。
程特那件事也就到此为止。程家被搞破产后欠了一笔巨额债务。
听说这位富二代如今沦落到在汽修厂搬运备胎。
戚徽和燕琼芳把戚临清的卡重新解冻了,没再限制他的经济来源。
不过这对夫妇并不知道,在他们之前,燕老爷子就已经给戚临清安排了一大笔不动产和根本花不完的零用钱。
.
.
几天之后。
熊猫工作室。
戚临清一如往常在桌前进行绘画直播。
他现在知道了自己是画圣,传授总结起技巧也不再像从前那般含蓄,生怕教错人。而是开始变得大胆了些。
弹幕里的观众们听着他侃侃而谈,也明显感觉到了主播的这种细微变化。
[主播比以前放得更开了诶]
[声音还是很好听呜呜呜]
[多讲点多讲点]
[用户桃汁乌龙打赏您棒棒糖×40]
“大家注意一下,这种山水画的白描技法,要只用淡赭烘染出人面树身。浅绛法式用水墨和淡赭并用,树身用赭,树叶用墨,山石阳面用赭,山石阴面用墨。有的只用淡赭晕染树干和人面,其余全是用墨皴染。”
戚临清讲的技法其实有些高深了,但配合他在画纸上的举例,让某些国画专业的观众也能看懂。
“没骨法,不用墨线勾出物体的形态,而是预先在纸上用墨勾线,再把构成的图影垫在所画的纸或绢下面,利用阴影进行绘画。还有的就是在纸上用柳炭勾出物体的大概轮廓,再依炭痕进行绘画……”
[主播讲的这个技法有点老了哦]
[柳炭法,那是古代人才用的吧?]
偶尔助理也会给戚临清看一些弹幕评论反馈。
就像现在,戚临清看到以后也发现时光荏苒,自己讲的很多古法技巧,有的早已失传十分珍贵,但也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哪怕自己曾被称为画圣,也需要延续不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