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3/4页)
吕校尉道:“不急,此番将军太太随我们同行了,我先前去问一问太太。”
衙役一听将军家的太太都来了,赶忙道:“不急不急。”话虽如此,不过其他衙役已经跑回县衙去告知县太爷了。
吕校尉到马车边:“太太,这些衙役奉县太爷的命令在此恭候将军,这会儿邀请我们去县衙,您看?”
杨海燕道:“你先差人在这里搭帐篷,安顿随我们来的这些人,再去县城里买粮食,大家赶路累了,吃饭要紧。”县太爷才七品,秦放是五品,秦放奉命前来,自然是县太爷出来迎接,哪有他上门拜访的。就算现在秦放不在,倒是这架子要做足了。
杨海燕不知道县太爷是不是打算给秦放来个下马威,但是她身为秦放的太太,自然要代替秦放立威。今日她上门拜访不可能,要么县太爷出来迎接,要么大家耗着不见,就看谁熬得过谁。
不过,粗看着城墙的情况,她也料定县太爷会过来。
吕校尉得了杨海燕的话,马上招呼所有人聚集,他安排大部分人搭帐篷,安排一部分人去县城里面采办吃的。
杨海燕身边只有余婶和洪婶,范婶和莲嬷嬷留在秦放身边了。余婶只会干粗使的活,做不了独当一面。洪婶还有孩子,也不方便。说起来,洪大头倒是厉害了,这么小的娃没有被感冒传染。那段时间有部分人传染之后,陆陆续续的,传染的人逐渐增多了,洪叔和洪婶为了洪大头,心都愁死了。
却哪里知道,洪大头活蹦乱跳的,好得很。洪叔和洪婶高兴,杨海燕也高兴。洪大头也是她看着长大的,每天一碗羊奶,才把身体养起来的,她也希望他好好的。
杨海燕的视线停在牛大婆娘和昆张氏的身上,看了一会儿,她又收回了视线。
帐篷还没搭好,去采办食物的人也没回来,县太爷杨顺磊带着主簿宋文兵和柏县丞过来了。其实,杨县令也没有给秦放下马威的意思,实在是前头他在这里等了好几天,一直没有见到秦放带着的三千人过来,他也不知道秦放什么时候到,所以才没有出来迎接。他一个落魄地方的县太爷,
拿什么给正五品有士兵的将军下马威?他是地头蛇?就凭县衙里的这些虾兵蟹将?杨县令可没有这个自信。
杨海燕站在马车边,看着杨县令过来。
杨县令知道秦将军没来,但秦太太也是正五品的诰命,可比他的品级大。而且,他已经知道了秦将军的出身,就算他是落魄地方的县令,也总有几个认识的人,知道朝廷要调任守城将军过来,他总要了解一下对方。却不料,他和这位秦太太还有些渊源,这倒是意外。
杨县令道:“下官云襄县县令杨顺磊,携县丞柏文书、主簿宋文兵,见过宜人。”
杨海燕还礼道:“妾身见过杨大人、柏县丞、宋主簿。将军在环水县有些事情耽搁了,故而妾身带着一些人先赶路。将军有言在先,这些人先安顿在县城外,待将军回来再安排。关于些许事宜,杨大人可以找吕校尉商量。”
杨县令:“是。宜人,将军府已经翻新,且打扫干净,您随时可以入府。”
这对杨海燕来说,倒是个惊喜,左右午饭还没好,她便道:“那我便去看看,有杨县令带路。当然,杨县令如果县衙事务繁忙,差个人给我带路便可。”
杨县令:“不忙不忙,宜人请。”
杨海燕嗯了声,又道:“余婶,昆张氏,你随我去。昆队长,你带上私卫也随行。”
“是。”
杨海燕:“咱们便步行去吧,往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也好一路见识见识这里乡土人情。”
杨县令:“宜人想的周到,奈何云襄县实在没有地方能让宜人欣赏。”说到这个,他叹了一声气
杨海燕观他言语间似乎藏着话,不过她并没有问。
杨县令又道:“说起来,下官和宜人可能还有些渊源。”
这话让杨海燕好奇了,她看了他一眼,对此人的确没有印象:“还请杨大人为我解惑。”
他们走在最前面,县丞、主簿以及昆狮等人,后再后面跟着。
杨县令笑了笑问:“宜人可是出自两年前被诛的杨太傅家?”
杨海燕一愣,想起了他方才介绍时说的名字,你是杨家人?”如果是的话,多少还真能算上一些缘分。说起来也不算渊源,只是这样都能遇上,也算是缘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