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生气 ……(第4/6页)

如今和珅的文采不可能短短时间内就变得不好了,所以是写了什么让皇帝这么不高兴?

苏叶犹豫了一下,还是过去给皇帝抚着后背顺气:“皇上可别气坏了。”

皇帝皱眉道:“朕能不生气吗?这么大的贪污案,那些人都该死!和珅居然说其中可能有被冤枉的人,不能一股脑把人都杀了,还得抓起来细细问过才好。”

他气得要死,这些人当中怎么可能有无辜的?

最多是钱多钱少,或者跟陈辉祖想的那样,有人帮着隐瞒,却未必没分一杯羹,也拿到好处的,知情不报难道就不是罪过吗?

苏叶眨眨眼,原本还想着怎么把和珅拉下来,如今不用动手,他自己就开始作死了。

“皇上,和侍卫还年轻,得慢慢来才是。有那位陈大人在,想必跟和侍卫的处置手段不同?”

这就是叫皇帝更不高兴的地方了,两人分别写折子上来,陈辉祖的折子简单明了,就一个意思,和珅非要查清楚才进行下一步。

在陈辉祖看来,就该杀鸡儆猴,一股脑把人都落罪了,雷厉风行才对,不然皇帝的脸面往哪里搁?

他们胆大包天,有此下场就是应该的,和珅居然同情这些罪人,是几个意思?

皇帝愤怒的自然是因为看过陈辉祖的折子,跟他想的一样。

他一面觉得和珅辜负了自己的期望,一面又认为和珅再心软也不该同情罪人,就是再年轻不懂事不是更该听陈辉祖的?

然而和珅不肯听,不然陈辉祖也不会无奈分别写折子给皇帝,两人写一个折子上来不就好了?

皇帝不悦道:“既然和珅那么想调查清楚,那就让他留在那边。人都抓了杀了,然后他再去仔细查明那些人究竟贪了多少,有没转卖赈灾的粮食,有没其他同伙。不查得清楚明白,他就不必回京来了。”

苏叶恨不能给皇帝鼓掌,这敢情好啊,让和珅在那边多留几年吧。

和珅接到皇帝的旨意后整个人都傻了,开始怀疑陈辉祖的折子里究竟写了什么,不会是诋毁他的话吧?

不然皇帝一向看过他的折子都会点头,怎么这次反而不太高兴的样子?

留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一个多月已经够够的了,还要继续呆下去,查明那些老黄历一样的旧账,又谈何容易?

尤其皇帝的意思是人都杀了,账再慢慢查。

人都死了,和珅去哪里查?

不但主谋死了,帮凶死了,连伺候的下仆都要死。

他们要留下账本还好,要是没有呢?

和珅整个人都不好了,明明是个好差事,怎么到头来变成这样?

他原本想着这些人都处置妥当了,证据确凿了,自己就能回去找皇帝复命。

如今却要一直留在这里找蛛丝马迹,和珅简直要疯了!

事不宜迟,他生怕那些人一死,什么线索都没留下,就疯了一样去牢里审问,说什么都要问到账本这个东西。

彼时阿桂和陈辉祖一边喝茶一边对弈,端的是惬意。

然而两人偶尔聊一句,说的却是和珅。

阿桂放下黑子后问道:“他之前一副大善人的模样,恨不能找到中间谁是无辜的,就要在皇上面前告陈大人一状,让皇上以为陈大人心冷如铁,公私不分,滥杀无辜。”

陈辉祖捏起白子很快放在黑子旁边,微笑道:“和侍卫到底年轻,难免有点心软。不过依照我对皇上的了解,皇上必定依法惩治那些人。而且既判了罪,那些人是不可能开口的。”

他们都要死了,一家子都没落下,哪里还会愿意主动给和珅弄功劳?

反正和珅得了账本,他就能回去禀明皇帝,在皇帝面前邀功。

这些官员既然逃不掉,满心愤恨无处发泄,便是一股脑放在主动凑前来的和珅身上。

骂人都算小事了,有些还想动手打人。

也幸好和珅的身手不错,原本想着让他们发泄两下就算了,后来发现这些人简直得寸进尺。

打骂之后还要吃的喝的,要大鱼大肉,要锦衣绸缎,要上等的酒水,和珅哪里能都弄来?

他弄了那么一两件,狱卒看着自己的眼神都不对了,怀疑和珅跟这些官员是一伙的,不然怎么好东西往牢狱里送,还都是这些要死的贪官?

难不成贪官还藏了什么宝物,和珅想着人都要死了,于是最后用这些拉拢一番,好拿在手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