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3/5页)

看见沈秋英给她自个儿报名,林素萍惊呆了,孙子都出生了,咋还能去参加招工呢?

结果沈秋英理直气壮地说:“城里那工人,女的到五十岁才给退休呢,我现在进厂,还能再干十一年!”

林素萍听得脑子都麻了,是这样吗?

给闺女报完名,鬼使神差的,她折回去问沈老爷子,能不能给她也报上。

问了年岁,还没到四十,比沈二姑还小两个月,那没啥说的,直接就给登记上了。

这个事林素萍谁都没好意思说,想到还怪不好意思的,觉得自己一把年纪了还折腾,让人知道了笑话。

结果万万没想到,她竟然给选上了!

连林素萍这当了奶奶的人都给选上了,后来念的名单上面,也有一些“年纪大”的,比如沈二姑,还有几个过了三十的妇女。

一些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没机会选上然后就没有报名的,那叫一个痛心疾首。

那些人哪有自己能干,她们在家啥活儿都一把抓,那谁谁都能选上,自个儿也能啊!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这名单都放出来了,再报名也来不及了。

当天出的名单,不光有本村的,还有外村的,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本村居多,占了能有一半以上。

倒不是沈老爷子偏心眼,主要是本村人知道的早,比较相信沈家,来报名的人也多。

外村的有些半信半疑,报名的人没那么多,但也不是少,几个村子加起来就很多了。

不过本村的,沈家人就占了不少,长辈里头,沈二姑还有沈鱼四婶,都报名了,也都选上了。

同辈里,堂姐妹堂嫂们,除了手特别笨自觉选不上不打算丢人的,还有怀孕待产或者家里小孩没断奶走不开的,都报名了。

她们在名单里头,村里人不但没觉得不公平,还感到很安心。

沈家这么多人自家人都冲了,总不会是骗人的。

当然不是骗人的,名单公布第二天,沈鱼安排的人就过来了。

来的是陈泽海请来的一个老婶子,以及原本留在沈鱼店里的沈庆丰和曹满仓。

陈泽海原本打算人招好了他自己上阵培训,后来两人一合计,万一有人就是手脚不协调,还把人大老远退回去不成。

来回路费都得几十块,亏死了。

而且陈泽海很忙,他去了得找自己住的地方,安排家人生活学习问题,还要找合适的厂房,能买就买,不能买也要先租一个。

这么一来,再让他去培训员工,就太大材小用,而且耽误时间。

陈泽海就找了原先服装厂里一个退休的老员工,说是老员工,其实也就四十多岁。

人家也不是岁数到了退的,就是为了给孩子腾位置,儿子要结婚,没工作人家姑娘看不上。

这位刘师傅十几岁进厂,在车间干了二十多年,带了不知道多少新进厂的徒弟。

让她挑人,做个基础的培训工作,再简单不过。

陈泽海亲自上门去说,给五十块钱劳务费,说好旅程在十天以内,包吃包住,人家立刻就答应了。

儿子要结婚,正是缺钱用的时候。

让沈庆丰和曹满仓一起回去,一是照看一下刘师傅,二是他们毕竟是当地人,可以帮着沟通一下。

他们到了之后,沈庆丰就按照沈鱼说的,先给刘师傅在县里招待所开了房间。

然后表兄弟俩拿着沈鱼给的钱和票,去县里百货大楼扛了一台缝纫机回家。

别说看热闹的村里人,沈家人自己都惊呆了,眼睁睁看着他们把缝纫机扛进屋,一个个都只敢看不敢上手摸。

等机器放稳当了,沈老太太顾不得稀罕这么久没回家的孙子,上手拍得他嗷嗷叫:“猫儿的钱你们就这么嚯嚯的?”

“奶,奶!是猫儿让买的!”

搬出沈鱼,沈奶奶才住手,又是高兴又是心疼:“花这个钱干啥?”

“猫儿说选会踩缝纫机的人,肯定得让大家试一试,不试咋知道是不是真的会。”

沈家人齐齐心疼:“这可是新的!”咋能让那些外人随便用,唉哟心疼死人了。

沈庆丰缩了缩脖子,这可不关他的事,堂弟这么吩咐,他就这么干了。

这回回来,是那个啥,出差,不扣工资,还有什么差补,可得把猫儿交代的事儿给办好。

不过再心疼,既然沈猫儿这么交代了,大家都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