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不择手段(18)(第4/5页)
一个文人问道:“燕北尹氏祖上还有许多孤本吗?”
尹羲微微一笑:“祖上历代虽是武人,也素来注重诗文传家,虽说我们尹家习文天赋好的人不多,当不了文豪,但是先祖对千古文章却十分珍视,最早收藏的文章至今传了四五百年了。因为尹家也曾逃亡西域,不得已流失过半,幸而最精华的一部分被保存下来了。”在场的人听尹羲说传了四五百年,不禁艳羡,尹家到底是世家,与大多数的寒门士子底蕴不同。
尹羲虽是女子,但是尹翔只有一个同胞妹妹,她代表着尹翔送千古诗词集给文人,赢得了一波好感,他们对尹羲也就宽容多了。
“镇国公府果然是家学渊源。”
“若有新书出版,我一定要拜读一下。”
“今日见过尹家先人收集的诗集,真觉我从前读过的诗都不算诗了。”
赵霖尧虽然也对《燕北诗集》和《燕北词集》爱不释手,但是他就是记得尹羲那回显露出来的算计,忍不住想要为难她。
赵霖尧道:“今日文会,人人都在谈论燕北收录的诗词集,这些都拜尹姑娘赠书之功。今儿尹姑娘正主来了,何不也当下赋诗一首?”
尹羲揖手微笑道:“承蒙诸位前辈不弃,倒恰有一首。”
程学士见她成竹在胸,也想看看尹家人是不是真有文才,便邀她到了桌前,备了笔墨和宣纸。
尹羲修长有力的手执起狼毫蘸墨,深吸一口气,挥毫落笔,笔走游龙,一气呵成挥就。
诗云:{诗三百篇千古传,建安风骨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注1)
尹羲收笔,笑着朝今日的东道主程学士谦道:“见笑了。”
程学士和王首辅一见,不禁红光满面。
王首辅赞道:“好一个‘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程学士抚着须道:“这字真不像出自闺阁女子之手,上阙与下阙的书法都有不同意境。李大人,您是行家,且来看看。”
一位中年文士上前观这诗的书法,也连称大妙,说:“这上阙前句质朴清雅,后句姿致翩然;到了下阙就入了奇境,前句变化多端,后句神鬼莫测。妙在这篇字是一气呵成,衔接天然。”
尹羲拱了拱手,说:“李大人当真是我朝书法名家,小女虽然技艺不能称为‘大家’,但是李大人一见我的字,便知我心中所想。华夏诗文,先秦诗三百为其根其源,到建安文学时代已长成干,待到先祖收集天下诗文时正是枝繁叶茂时,到了本朝该是人才辈出时。千年之后又如何,便是神鬼也不知了。”
众人一听,连连点头,觉得她书法的豪情也有这斜睨纵横古今的气魄,实在是平生未见。如盛行于女子的簪花小楷,柔美清丽,可失了这风流与豪情。
那李大人抚着须,眼睛闪闪发光:“妙呀!喻情于书法,与诗文之情浑然于一体,尹姑娘小小年纪,有此诗才、有此书法,当真天纵其才!”
尹羲谦道:“小女头回见此天下精英荟萃,实在技痒,便卖弄了。若是到别的场合,小女便是想卖弄一二,也李大人、王大人、程大人这样的慧眼。”
这回所有人都心服尹羲的才华了,尹羲世家出身,长得漂亮,说话动听,但是眼神姿态落落大方,绝无轻浮媚态,大家与她说话往来,一时忘记她的女子身份。
赵霖尧是真的喜爱诗文书法艺术,这时也说不出话来了。
……
尹羲在程家达到目标,下午便回了府。
傍晚用膳前,萧驰风今日已经指点完了书店装修的事,他就来她这里蹭饭。
饭后,尹羲招他去了书房,偷偷拿出她做的“春/宫连环画”。
萧驰风看了一眼就想撕了,尹羲眼疾手快抢了回来,说:“我画了两天呢!”
萧驰深呼吸,平静心绪,才说:“羲儿,你一个女孩儿,不要胡闹了,这样的东西,怎么能见人呢?”
尹羲压低声音:“你不说,谁知道是我画的?我就是为了不想让人知道我画这种东西,才找你来负责这件大事。”
萧驰风怀疑:“什么大事?”
尹羲附在萧驰风耳边,吩咐如是如是,萧驰风真想将她的脑袋剖开看看,做事怎么就带着些邪气。
……
晋王赵震尧今年过得越发不如意了,不管是皇帝还是朝野大部分人都认定了赵霆尧是准太子。他有万般的不服气,可是赵霆尧手握兵权,本有王仲羽、赵俊骐为左膀右臂,现在大婚娶了曹家和沐家的女儿。这些势力会共同将他拱上皇位,而自己没有半分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