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祖孙夜话(第2/4页)

长安城各卫官员人心惶惶,明明只是左卫的事,但各卫都要被严查,这就麻烦了。

虽然各卫并未牵扯进这桩贪腐案,可如今天下承平已久,无论文官也好,武将也好,谁在职上没干过几件见不得人的事?高力士若查下去,拔出萝卜带出泥,很多见不得人的事也会暴露出来。

于是李隆基下旨后,长安各卫官员表面平静,实际上已然一片兵荒马乱。很多官员都在默默地填补窟窿,或者忙着湮灭证据,长安城内这几日甚至出了几桩杀人灭口的命案。

顾青悄无声息地布下了这个局,原本只是针对李林甫,没想到将长安城各卫都撬动了,搅动得天翻地覆。

左卫贪腐案不难查,难的是李隆基愿不愿意查,派什么人去查。证据很容易找,甚至幕后主使也容易找,难的是找到幕后之人后,敢不敢动他。

李隆基派出了高力士,一个只对李隆基效忠的老宦官。

高力士入驻左卫第三日,共计十余名官员被拿进大理寺,连顾青都被高力士当面讯问,幸好顾青根本没沾过这桩案子,而为何清单必经的流程里不见长史的签押,顾青也解释说因为看出清单不对劲,不敢贸然担责任,于是拒绝签押,所以那些贪官将流程绕了过去。

第五日,户部三名官员被高力士下令拿下,其中包括户部郎中吉温。

吉温是酷吏,但显然不算好汉,大牢里还没对他动刑他便痛哭流涕地招了,最后供出了李林甫。

高力士一阵心惊肉跳,不敢再查了,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事已与贪腐案无关,已然上升到政治高度,李隆基对李林甫究竟是杀是放,全看李隆基如何权衡。

于是高力士将吉温的供状递给了李隆基,李隆基仔细看过供状后,忽然冷笑两声,告诉高力士,此案到此为止,所有涉案官员全部依律治罪,其中户部三名官员包括吉温在内,当街斩首。

随即李隆基还问起了李林甫的病情,得知李林甫的病情愈发严重后,李隆基令高力士将所有涉案的卷宗和供状送去李林甫府上,按规矩,大唐涉及官员的死刑是要三省共议后再勾准的,而李林甫是右相,这个事恰好在他的职权范围。

将所有涉案的名单和供状交给此案的幕后主使去审核,李隆基的心思之狠辣可见一斑。

高力士亲自将供状和名单送进李林甫府上,哪怕李林甫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高力士也耐着性子等他醒来,然后给他看了供状。李隆基终究还是留了几分君臣情面,吉温的那份供状并没有拿给李林甫看。

李林甫看了供状后沉默无语,半晌没说一句话,看着看着,竟当着高力士的面昏昏睡去。

第二天一早,李林甫向李隆基递了一道奏疏,乞骸骨,求致仕。

李隆基批示,不准。李相明明还能为人民多服务几年嘛。

李林甫再上疏,再请致仕。李隆基仍旧不准,批示的言辞热情洋溢,深情挽留,君臣一生不疑,你知道我对你,不仅仅是喜欢……

君臣反复对飙了几次演技后,李林甫最后上了一道奏疏,臣已老迈,病疴沉重,不堪劳碌,既然不准臣辞相,便请减少臣的工作量吧,臣请求交出御史台之权,只留吏部之权。

这次李隆基准了。

……

张九章府。

这些日子长安城风云涌动,但与张九章无关。鸿胪寺属于清水衙门,很难有什么油水,张九章做官也干干净净,问心无愧者,不怕风高浪急。

但是长安城这些日的官场百态,张九章却看在眼里,听说李林甫不得不交出御史台之权后,张九章高兴之余,约了老友李光弼喝了一顿酒。

从李光弼府上回来的当晚,张九章面红耳赤,脚步踉跄,但心情显然很不错,走路时还哼着不知名的曲子。

时已深夜,刚回到家的张九章正走在院子里,斜刺里忽然一道人影窜了出来,吓得张九章魂飞魄散,八分醉意顿时醒了三分。

“二祖翁,你又到处乱跑,半夜才回来,你看看你,喝得醉醺醺的,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张怀锦站在张九章面前,叉着腰神气十足地教训道。

张九章不由勃然大怒,手掌一扬便要抽她。

张怀锦咯咯一笑,飞快闪开:“每次你都这么说人家,人家怎么就说不得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