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降异象(第3/4页)

只是朝臣们接受天子赐食之后,食物不能打包带走,只能在金殿外面的廊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故称“廊下食”,后来有位名叫张籍的诗人,就是写“恨不相逢未嫁时”那首诗的诗人,曾经为廊下食赋诗一首,其中一句“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此诗便佐证了这个颇为人性化的规矩。

今日朝会过后,朝臣们聚在一起吃工作餐时,杨国忠却眨了眨小眼睛,狼吞虎咽般吃完了自己的那份,然后胡乱擦了擦嘴,起身便朝花萼楼走去。

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杨国忠自然是不习惯廊下食的,无奈天子所赐必须要吃,而且必须吃完,不准浪费,旁边的监察御史正虎视眈眈呢。

与同僚们辞别后,杨国忠匆匆赶往花萼楼,他知道李隆基朝会散后一定会去花萼楼,那里才是李隆基的诗和远方,朝会不过是眼前的苟且。

脚步匆忙快走到龙池时,杨国忠才追上李隆基的仪仗,行了臣礼后,杨国忠伴在御辇一侧随行。

杨国忠去花萼楼的理由比任何人都充足,他与杨贵妃是兄妹,兄妹经常相聚,杨国忠早已成了花萼楼的常客,李隆基也不以为意。

君臣闲聊了几句国事和家常,仪仗快到花萼楼时,杨国忠心中有些紧张,不自在地左右环视了一圈。

花萼楼外禁卫如林,皆是左卫所属,事前顾青说过会有安排,可杨国忠也不确定那些禁卫里面究竟谁才是顾青安排的人,以及何时才会发生早已预谋好的变故。

时已深秋,北风乍起微寒,杨国忠走在御辇旁,一脸真诚地颂扬李隆基的文治武功,李隆基故作矜持,脸上却飞扬着得意之色。

“国忠,你啊,就嘴皮子利索,还是要多在朝政国事上用些心思,朕不吝提携,可你也不能让朕失望啊。”李隆基捋须呵呵笑道。

“是是是,臣一定勤勉,一定鞠躬尽瘁,绝不会让陛下失望。”杨国忠谦逊地附和道。

“开春后,朕再给你几个兼任的官职吧,朝堂从三省到各寺各司的事务,你要尽快熟悉起来,将来才好担重任。”李隆基沉声说道。

随即李隆基忽然想到了李林甫,又问道:“李林甫最近身子如何,国忠可知晓?”

杨国忠神情沉痛,低声道:“臣听闻李相病疴沉重,渐不能食,想想李相已七十多岁的年纪,恐怕……”

李隆基面无表情,淡淡地嗯了一声,然后扭头吩咐旁边的高力士道:“高将军,午后派人去李相府上,着赐李林甫三株百年人参,温补之药若干,黄金十两,丝帛百匹……”

高力士领命。

沉默走了一阵,李隆基忽然又道:“再着太医署的太医去李林甫府上看看,若有结果速来报朕。”

高力士一愣,马上应了。

杨国忠嘴角一勾,然后很快恢复了沉痛之色,仿佛为国朝即将失去一位栋梁而哀恸。

李隆基也是黯然一叹,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君臣二人互相飙戏,演得十分投入。

离花萼楼只有数十丈距离时,忽然听到清脆的一声喀嚓,李隆基和杨国忠抬眼望去,赫然看见花萼楼前西面广场上,一名禁卫高举的一杆龙旗突然断裂,禁卫一脸懵懂地仍举着光秃秃的半截旗杆,而那面代表着帝王象征的明黄色绣着一条张牙舞爪金龙的龙旗,却悠悠扬扬地飘落在地。

李隆基大惊,腾地一下从御辇上站了起来,喝道:“停下!”

李隆基下了御辇,阴沉着脸走到那面龙旗前,俯身静静地看着那面龙旗。

举旗的那名禁卫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跪在地上不停磕头求饶。

李隆基没理他,只从他手上接过那半截旗杆,凝目端详半晌。

旗杆有些老旧,断裂口呈不规则锯齿状,显然旗杆断裂只是个意外。

但是龙旗断裂对李隆基来说却是很严重了。

古代帝王对一些诡异的现象通常很矛盾,有的迷信,有的不迷信,但可以肯定的是,帝王面对一些不太好的诡异现象却一定会迷信的,他会觉得这是老天给他的某种警示,这种警示往往与江山社稷兴亡有关,任何帝王都不会视若不见。

龙旗突然断裂,算不算天予异象?

当然算,不仅算,而且很严重。龙旗代表着帝王本人,龙旗突然断裂,是否意味着灾病或是帝王本人的身体出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