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自己选的(第3/5页)

桓嶷见梁玉没有反水,附和道:“对、对。”

阿鸾反问道:“要是我能呢?”

桓嶷的火气也上来了:“你能干什么?”

梁玉双手按在了他的肩上,硬把他按了下去,沉声对阿鸾道:“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1】

“知道,先帝宠爱凌庶人,也没把她儿子立成太子啊!我都看到了。”

桓嶷切齿道:“是我们没有护好你,让你看到这些。”

阿鸾小声说:“又说谁去都一样,大事不在我们,又问我能干什么,自相矛盾的。”

“那是因为没等到干大事就死了!”

“马革裹尸强如死在床上。”

梁玉沉默了一阵,赏花喝酒听曲耍钱养面首,也都不是她的追求。强把阿鸾按下来,对大家都好,但是对阿鸾不好。支持了,梁玉更担心桓嶷的风评!放美娘走,她不在乎,反正她皮厚。阿鸾一旦出塞,桓嶷要承受的压力会非常的大。

【都明白还这么选,那就是没治了。】梁玉完全明白了,因为她就是这样的人。从不在阿鸾面前谈这些事,所有人都希望阿鸾能够轻轻松松平安健康地活着,她却自己选了这样的一条路。【恐怕是天性了。】

桓嶷无奈地道:“我能拿你怎么办呢?”话虽如此,他还是不肯认输,认为侄女还能再撑上两顿。他不得不动用了政事堂。

从大长公主到纪申,再到丰邑公主等人,轮番上阵。大长公主看在桓嶷的面子上难得妥协:“要是看不中阿弗,就当我什么都没说。何必跑得那么远?”阿鸾答道:“他能将我如何?”大长公主没法回这个话。

纪申等人说的是:“公主不出塞,也能为圣人分忧。”阿鸾回的是:“你们弹劾我的姑母、姑祖母们还少了吗?”

一句话,连纪申也封死了。

丰邑公主劝她享受,阿鸾道:“您两次下降,都很快活吗?”

这几拨人还不梁玉坚持的久呢。

至此,桓嶷终于明白,阿鸾是劝不动的。只要他还要这个侄女,他就输了。

此时,无论李淑妃还是陆氏都知道,她们与桓嶷是一样的境况。长辈们终于退了一步,桓嶷起身道:“罢了。儿女都是债。我多么想代大哥照顾你,将你好好发嫁,不叫你受一点委屈。你偏偏……”

阿鸾低声道:“三叔,您纵容我,是押上了自己的声誉。我都明白的。”

桓嶷闭上了眼睛,眼泪从年轻的脸庞上滑了下来:“大哥!大哥!”

阿鸾心道:【我要活得好好的,解边境之急,维护住三叔的圣誉!只要结果是好的,我们的名誉就都保住了!】

~~~~~~~~~~~~~~

阿鸾想得很好,桓嶷却想得比她还要多。

桓嶷先是一道诏书,又调了两个人进京。一个是先帝时代的干将吴锋,一个是曾做过鸿胪少卿、现外放出去做刺史的于累。接着,催袁樵路上不要停留。他给阿鸾的送亲队伍配了极有力的人员,有文有武,有黑心肝。正使是陆文,他在东宫里的左谕德,陆皇后的亲族,卖相极佳。副使一个是武将吴锋,一个是他姨父袁樵。

送亲的队伍里又精选了几名北地出身的进士,桓嶷从御林军里选了十名校尉也塞进了队伍里,以长公主的规格配置了阿鸾的卫队。他决心让这个使团就在右部可汗的王庭里留个一年半载,帮右部可汗把架子都搭好了,再回来。美娘也如约进了阿鸾的队伍里,阿鸾的侍从都是精挑细选,除了美娘,都是有家有口,家族庞大的人。

给阿鸾带去了工匠,尤其是建造宫室的工匠,又赐给大量的金帛、除设之类。总之,阿鸾得先住得舒服了,其他的,再说!

袁樵接到诏书,不知道情况是怎么急转直下到这个程度的。以帝王的权威,以梁玉的口才竟不能说服一个小姑娘。

袁樵算着日期,没有着急赶路,公主下降有诸般事宜需要准备。支持右部也需要准备,否则什么准备都没有,把右部可汗往外头一送,那是送菜去的。当然也不能太晚,太晚了左部可汗一统五部,再回去也是送菜。

半路上,梁玉派去送信的人截住了袁樵,袁樵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公主的心也忒狠了。】

袁樵掐着点儿回了京城,袁先已先一步回到府里布置妥当,再与萧容出城迎接,将杨夫人与一弟一妹都接回了家里。再问袁樵:“阿犀的住处也已安排好了,他是随我先回去,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