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嫁娶频繁(第4/5页)

明知自己是瞎操心,对桓嶷,梁玉就是放不开来。

再有一件就是,桓琚的后宫也不大太平,即便有个李淑妃管着,她管得了后宫管不了桓琚。桓琚爱个热闹,爱个美人儿,他儿子也有了,太子也有了,积威二十余年,朝政还把得紧紧的,差不多在生活上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李淑妃所能做的,只是让后宫正常的运转。

和谐,不要想的。皇帝在上头洒饵,下面的鱼不得上来抢吗?

梁玉就怕这股风气给桓嶷添麻烦。风气一旦坏了,想扭转是很难的。都在宫里住着,人情关系你连着我、我连着你,为着别人后院打架,连累自己家也不和睦,就太让人憋闷了。

梁玉准备好一套词儿,未及向宫中通报,自己却收到了娘家的传信。梁府接她回娘家,说南氏想她了。

婆家娘家都在京城,很方便,跟两位夫人说一声,上车就走了。到了梁府门上,一切太平,看来不像是南氏生病又或者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王管家躬身陪着她往里走,一面说:“老夫人在佛堂里等您。”

“佛堂?”

“是,”王管家不似梁玉还在娘家里那样什么事都对她讲了,嘴变得严了一些,低声道,“您去了就知道了。”

梁玉心下狐疑,步伐不变,到了佛堂听到诵经之声,待南氏念完了一段才出声道:“阿娘。”

南氏拎着数珠,扶着侍女起身,先打量女儿,见她气色极好,才说:“过来坐。家里都还好吗?”

“都好。”

“咱们家也有喜事啦。”

“咦?”

“你爹跟我,心里都不踏实,你哥哥嫂子也犹豫……”

“是阿芬还是谁要说亲了吗?”

南氏笑笑:“你还是这么会猜,是阿芬。玉啊,咱们都怕了。”

经南氏解说,梁玉才知道就在她四处吃喜酒的时候,梁府迎来了又一个媒人,这一回是给她大侄女梁芬提亲的。男家说起来也能吓人一跳,是一个宗室家的儿子,二十多了还没娶亲。媒人说得好,以前用觉得不合适才拖到了现在。道是梁芬主持着无尘观,这家的老夫人去上香的时候看到梁芬,一眼就觉得有缘,打听了之后知道是梁家的小娘子。知道梁家“家风淳朴”、“人丁兴旺”,且嫁出去的梁玉也持家有道,想来家教不错,适宜娶来做妻。

梁大郎夫妇两个为梁芬的婚事愁得睡不着觉,梁芬眼看着就长在无尘观里了,一说她,她就说:“姑姑不也是住在这里的吗?有什么不好?”

当然不好啦!梁玉做女道士的时候几岁?梁芬现在几岁?

愁哟。

有人提亲,夫妇二人喜出望外,差点就要答应了。幸亏记得前面两次说亲所托非人,又想女家要矜持,才说要回禀父母。回来与梁满仓夫妇一讲,两人也有些怵,宗室也不安全啊!

梁满仓忽然道:“袁姑爷不是万年县令吗?京城的事儿一定比咱们熟,央他打听打听吧。”本来还有一个宋奇,却又不是自家人。且梁满仓越来也越知道,像宋奇这样的人,是不好有事就找,使得这么频繁的。

梁府就送信给梁玉,跟梁玉一说,梁玉再跟袁樵一讲,这事儿不就办下来了吗?

梁玉问道:“家里就没自己打听打听?”她才不信呢!她爹她娘,都是什么人呐?就算她大哥,看着闷点儿,肚子里也是有主意的。怎么可能是有事儿自己不先琢磨就要找出嫁了的闺女的?

南氏踌躇了一下,道:“说好说坏的都有,却又都不肯多说。我们拿不定主意呀。”

梁玉道:“那行,我想办法打听。家里先拖着吧。”

南氏道:“唉,阿芬命也太苦了。”

梁玉道:“可不敢说这个话,哎,阿芬知道这件事吗?”

“咱们先打听了,要是合适再跟她说,不合适何苦再招她怄气呢?先别对她讲。”

“行。您先告诉我是哪家派来的媒人。”

“哦哦,说是元溪县男。”

【啥玩儿啊!没听过啊!】梁玉道:“我明白了,我回去就打听。”

这事不对,梁家进京多少年了?才发现梁家老实,还是才觉得她梁玉能作妖?儿子养到二十多岁才想起来说亲,说梁家一个……也差不离二十岁的姑娘?听起来门当户对,样样相称,其实并是那么的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