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诸事皆安(第3/4页)
梁玉笑道:“这有什么?比起阿先能学到的东西来说,这就很划算啦!听说厨子做饭做得多了,自己就懒得吃。我是裁缝学徒出身,衣裳做得多了,自己就懒得穿啦。”
嘴真巧。刘夫人含笑道:“你一片苦心,阿先该知道才是。”
“我已经知道啦,”袁先就着夕阳进来,难得笑得像个孩子,“太夫人,娘子,萧世伯真有趣。”
刘夫人招手让他过去,摸着他的头问:“怎么有趣了?”
袁先先不说萧度讲解对蛮夷的策略,且起来对梁玉拜倒:“娘子对我恩深似海,儿有一事不敢隐瞒。”
梁玉正笑着伸手要将他扶起,听到后半句,笑容不减,依旧将他扶起来,问道:“怎么啦?”
袁先严肃地将萧度对美娘的评论说了出来:“儿以为萧世伯这主意还是有些道理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
刘夫人笑道:“不错不错,想到一起去了。”
袁先闹了个红脸:“原来、原来大家都想到了。”
刘夫人道:“可见你萧世伯不是一无是处的。他还说了什么?”
袁先讷讷地择要说了,本以为又会得到一个“已经想到了”的话,不想几人都陷入了沉思。梁玉道:“竟还有这样的做法?有些我能想到,有些却是非亲历不能悟到的。阿先啊,你隔两天再替我去一趟你萧世伯那里,请他过来挑选衣裙。”
“是。”
梁玉琢磨着,羽毛裙她手上是有几件,留下来不容易,一件给了大长公主,另几件的去处就得好好琢磨了。这可是埋在旧宅树下才硕果仅存的一点好东西呀!【自家也不用这些,没得招人眼,唔,阿鸾今年几岁了?身量不大穿得起来,过几年大约是行的。那也是个小美人儿,长成个大姑娘打扮起来,三郎看了必是高兴的。】
~~~~~~~~~~~~~~~~~~
三郎正在拆信,拆他三姨从楣州寄来的信。
桓嶷一直觉得梁玉是为了他才被流放的,梁玉不回来,他心里总存着一件心事,每收到梁玉寄来的信函、物品,都宝贝得不得了。
楣州平叛,桓嶷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梁玉回来,杨仕达的头都送来了,梁玉告诉他,要在楣州改天换地!简直让人心碎!不知道怎么维护她才好。
开始是担心她过不好,凡能想到的衣食住行需要的东西都恨不得往楣州送给她,活把这个小姨妈当成亲娘孝敬。太子礼贤下士,孝敬父亲,整天就读书、听皇帝讲解政事,也不安排私人、也不插手朝政,就这一点小爱好,也不出格,谁也不拦他。凡有梁玉给他的信件、物品,都被第一时间送到了桓嶷的面前。
拆信的时候,桓嶷的心情总是会变得很好。因为梁玉的信里几乎没有难题,极少有抱怨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我又把这个难题给干翻了”,读起来令人神清气爽。
每到这个时候,就是所有人向桓嶷汇报的好机会。
孙顺侍立在旁,低垂着眼睛,目光从上往下关注着桓嶷的表情。【笑了,心情又好了,能说点事了。】
孙顺将搭在臂上的拂尘挪了个更舒服的姿势,打着腹稿。这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他昨天晚上出了宫,到了自己在宫外置的私宅里,在那里会见了一位近来打得火热的朋友——程祥。孙顺是桓嶷从掖庭里使出来的人,一颗心都系在桓嶷的身上,与程祥交好也是为了桓嶷。程祥有野心,想提前跟太子搭上线。
两人一拍即合。
昨晚天,程祥递了个消息,要与他面谈。在孙顺的私宅里,两人推杯换盏,酒过三巡,程祥向孙顺透露了几个消息,每个都令孙顺坐立不安。第一件,程祥告诉他,圣人新近宠爱的王才人有了三个月的身孕了。第二件,程祥告诉他,圣人在考虑天下的名门淑女了。第三件,圣人近来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健壮,打算移到汤泉宫去过冬,留太子守京城。
哪件都不是省心的事儿呀!
【当初圣人要遴选良子家的时候,谁都以为是给东宫准备的,谁知道他老人家自己选去享用了呢?】孙顺想起几个月前的那档子事,至今觉得不可思议。儿子都老大了,您就要自己享用,也不得先给儿子放几个妥当的人伺候,再享受吗?
东宫上下瞪大了眼睛就看着美人儿进了后宫。这一批选了两百人,置换出了两百人放出宫去,桓琚在这两百人里最宠爱两个人,一个王才人、一个李才人,现在王才人还怀孕了!不怕老天下刀子,就怕老爹爱小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