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战事起(第3/4页)

“那……我是去当细作的?”吴璟眼睛大亮,“好好好,我一定会做好,让我爹无后顾之忧。”

晚上,沈嘉见赵璋没来,从密道入了宫,见到御书房里灯火通明,隐约还有别人的声音,也就没去打扰,而是在偏殿呆着。

杜总管得到消息赶来,解释说:“沈大人,皇上还在与几位大人商议西北战事,最新战报,鞑靼联合瓦刺对大同府用兵了。”

沈嘉震惊了,忙问:“出兵多少?”

“听说至少有二十万大军。”

沈嘉倒吸了一口冷气,二十万?草原的士兵可不比中原,二十万里至少有一半骑兵,且草原的兵马对上大晋的兵马,单打独斗基本完胜。

他等了半个时辰,御书房里的会议也没有结束的意思,沈嘉也就先回去了,然后连夜给吴大人写了封信,让他改了第二期的部分内容,且要催促印刷厂加紧印刷。

沈嘉后半夜才睡下,醒来的时候见身边躺着人,也不知道赵璋是什么时候回来的,他刚翻了个身,边上的人就醒了,转身抱住他,轻声说:“今日不上朝,再陪我睡会儿。”

沈嘉轻轻靠在他身上,闭着眼又睡了一觉,但这一觉睡得不踏实,后来干脆拿了本书看着。

赵璋睡到辰时才醒,依旧有些疲惫,看到沈嘉脸上的担心,问:“杜富成说你昨夜进宫了,可是有事?”

“没事,就是找你说说话。”

赵璋揉揉眉心,起床穿衣,虽然早朝取消了,但他还得进宫处理事情,一旦开战,就有太多的事情要安排了。

“可是要征兵?”沈嘉问。

“必然要的,朝廷很久没打大战了,兵源不足,预备先征兵十万。”

“好,那把征兵广告发在报纸上吧,这一期报纸的主题就改为军事好了。”

“可以,这些事情就劳烦你了。”

沈嘉摇头:“我也是被将士们保护的一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是我的荣幸,只希望战事早点结束,少死点人。”

赵璋在沈府吃过早饭才入宫,一入宫就宣了钱老将军等将领入宫议事。

到了钱老将军这个年纪的将领,基本也不会上战场了,但他们经验丰富,该准备什么,该如何御敌,还是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皇上,学堂刚好结业,不如将所有学员提拔上来,总归学到了点东西,去边关当个百夫长也不算什么。”钱老建议说。

赵璋同意了,这时候确实没有必要谈什么考核,不过他还是叮嘱道:“还是得证求他们个人同意。”

钱老当面应下,心里不以为然,既然享受了朝廷的栽培,那有什么理由不上战场呢?

宫里的指令一项一项发布出去,百姓们也很快知道了外敌入侵的消息,虽然心慌慌,但还算镇定,毕竟长安离边境还有段距离。

等听说朝廷征兵,还是有一批年轻人响应的,不过长安城的百姓过惯了安逸的日子,报名参军的人不多,但朝廷为没指望从这里招兵买马,主要还是从北五省征兵。

吴大学士又钻进了书房里,一天一夜后拿出了第二期报纸的底稿,拿去印刷厂印刷。

没过几天,第一批报纸就出库了,这一次吴大人没再往官员府邸送,而且全部投入各家书铺。

沈嘉想了想,在闹市街的一个角落里建了一个小小的报刊亭,方便路过的普通百姓买报纸。

别说,普通老百姓很少会去书铺那种地方,连脚都不敢踏进去,在街上就不一样了,谁都能买,而且卖报纸的小哥态度和善,闲暇时就站在窗口大声读报纸,吸引了一大批不识字的百姓聚集在路边。

“快快快,第二期报纸出来了,快去买。”

各家书铺前都挤满了人,掌柜不得不安排人手维持秩序,后来四海书铺想了个法子,在门口放了十个大箱子,将报纸放在其中,让客人自主排队去拿,一份两文钱自己丢进一旁的木桶里就可以,也没人会贪这点小便宜。

报纸一拿到手,许多人就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围读,看到首页写着一行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然后写了外敌入侵的事情,连对方的首领名字,人数,在哪起兵都写出来的,学子们感慨道:“这报纸真是太便利了,以往战事我们哪里能知道这些消息,全靠道听途说。”

“可不是,以往的战报都是机密,我们根本看不到,你看,这下面还贴着朝廷的征兵令,将参军的条件、义务与待遇都写的清清楚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全看各个将领的人品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