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精彩而又狗血的历史大作(第3/4页)

复仇计划很简单,他手上还有些随从,就准备回去杀了厉帝。

厉帝得位不正,朝中还有很多老皇帝的心腹,大皇子是先帝长子,只要除了厉帝,他就是拨乱反正的功臣和最佳皇位继承人,到时登高一呼,天下顿定。

厉帝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要先杀大大皇子。

但是他先是被婉后的美色所惑,又是个爱女狂魔,青公主甚至为大皇子挡刀,他都下不了狠心惩治。

在两个女人的纠缠下,厉帝迟迟没能干掉大皇子,而大皇子也一边和这两个同他关系复杂的女人玩三角恋,一边准备复仇计划。

终于,电影第二场夜宴开始。

在宴会上,大皇子亲自担当伶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厉帝杀害老皇帝的场景来了一场重现。

在证人婉后的指证下,厉帝被逼服下毒药,不过临死之前,他打算拉婉后一起走,危急时刻,大皇子挺身而出,替婉后挡了一剑。

厉帝挂了,他的剑有毒,所以大皇子也死了,婉后成了这场权力之争唯一的幸存者。

就当所有观众以为,“武则天2.0”要横空出世的时候,婉后被青公主一把飞刀带走。

原因是婉后逼杀了她父皇,而且还连累了大皇子,杀完婉后,青公主也自杀了。

两场夜宴。

两波团灭!

皇室的人死的干净,只剩下一群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大部分的观众也都是一脸懵逼,这电影什么玩意啊,一家人一通乱杀,最后全特么死了,编剧有病吧。

左乐倒是大概看出了导演和编剧的用意,这部电影主题很明确,就是讽刺皇家权力倾轧,

暗喻皇家在封建礼教和权力欲望的压迫催使下,人性陷入疯狂,变得人不人,鬼不鬼,伦理道德抛之脑后。

最终结局全家死光光,也是对皇权封建的专制制度的反思和批判。

……

坦白说,左乐对《黄金夜宴》的内涵立意还是很喜欢的,有深度。

尤其是前半段,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狗血感情戏,真有几分《雷雨》的感觉。

而且把《雷雨》的反封建家长的主题,直接提升了一个层次,变成反封建皇权专制,不敢说是升华,但也算是另一种的诠释。

而后半段借鉴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的大皇子戏份,有点狗尾续貂之嫌。

而且可能是是由于时长原因,铺不开两段剧情,相比于前半段重阳夜宴,第二段剧情进展明显有些单薄和焦躁。

特别重头戏第二场夜宴,反派厉帝死的太潦草,大皇子和婉后死的也莫名其妙,有点强行剧情杀的意思。

对比前半段那场壮观无比的战争戏和左乐最喜欢的收拾战场、重摆夜宴戏份,第二场夜宴一点也没有大结局应有力度。

从剧情线来看,用虎头蛇尾四个字评价毫不为过。

此外《黄金夜宴》还有不少优点,无论是画面、摄影、服化道、配乐尽皆水准极高,甚至可以说是华语影坛顶尖水平。

演员演技也没得挑,除了周天王稍稍有些拉垮,其他演员都没有辜负自己的影帝影后荣誉,贡献了一场相当精彩的演技盛宴。

几场皇帝&皇后,厉帝&婉后的帝后飙戏,让左乐看的大呼过瘾,意犹未尽。

这是优点,再说说缺点。

第一,人物关系太乱了。

左乐明白编剧和导演估计是加大冲击力度,以此来表现皇权专制下的龌龊和肮脏。

但说真的,编剧劲使过了。

一个两个还好,全家都乱来,不是所有观众都能接受的得了的。

第二,感情戏狗血。

这也是左乐认为的最大的败笔,权力倾轧就写权力倾轧,非得往里面加感情戏。

当然,左乐也懂,这些戏是为了体现黑暗中的人性光辉,但太狗血了,都是些不伦感情也就罢了,还特么非常乱。

你爱她,她爱他,他又爱她,她还爱着他,他真正爱的是她,她实际上爱他……

左乐都快不认识这两个字了。

其实,《黄金夜宴》电影里的感情戏并不只有爱情,也有亲情。

老皇帝对太子和三皇子有父子之情,三皇子也很孝顺皇后,厉帝阴险狡诈,却对青公主宠爱有加,大皇子回来复仇时,也常常想念儿时和几个玩耍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