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第3/8页)
方焕诧异:“他怎会不在庆州?”
“他在沧州,”武卫好笑道,“听说沧州知府是他孙子,他当然在沧州。”
方焕:“……”
他想了想,又问:“请问,郭知府的府宅怎么走?”
方焕来时,先看到的就是新城,下意识以为这就是庆州府。
“郭知府?”武卫皱眉,“他在旧城,不过听说快不行了,你要是现在去,或许还能见到最后一面。”
方焕惊了,郭濂快不行了?
怎么就不行了呢?
“旧城?”他问,“旧城是哪里?”
武卫耐心给他解释,“这里是庆州新城,你出了城沿路往东走五六里地,就是旧城了。”
“多谢这位大人。”
方焕礼貌道完谢,立刻离开新城,奔赴旧城。
比起新城,旧城还保留着以前的格局,不过街市并不比新城冷清。
没有指示牌,他只好拦人问路。
“啊?你说郭府?你沿着这条街一直往前走,往右拐走半条街,再往左拐……”
路人说完,问:“你记住没?没记住我再讲一遍。”
“多谢,我记住了。”方焕拱手道谢。
他是工部侍郎,办公时多接触图纸之类的文件,空间思维还算敏锐,好心人说了一遍,他就在脑中规划出准确路线。
方焕牵着马一路来到郭府外。
对郭府门房说:“在下姓方,来自京城,烦请通报一声。”
门房应了一声。
片刻后,一青年快步出府,见到方焕,行礼问:“可是方世叔?”
方焕道:“郭世侄,听闻郭兄身体抱恙,我特来探望。”
“世叔请。”
二人一同入府。
方焕虽想问方临一事,但毕竟郭濂病重,他得先去看看。
郭濂见到他,有些许激动,只是囿于不能开口,无法表达故人重逢的欣喜。
“郭兄啊,咱俩多年未见,再见之时,却已是这番光景。”方焕感慨万千。
郭濂望着他,似在回忆往昔岁月。
二人聊了许久,方焕终于问道:“两年前我写信给你,托你照顾犬子,不知犬子如今可在府上?”
一旁郭棠回道:“方临在沧州。”
方焕:“……”
怎么又在沧州!
见他诧异,郭棠便跟他解释事情的缘由。
“什么?那封信到了庆王世子手上?”
“阿临在外漂泊近一年才到庆州?”
“阿临在新城搬砖?”
“哦,原来是去跟范知府共事,那我就放心了。”
方焕心里面有些后怕,幸亏阿临命大,自己走到了庆州。
不过他不后悔,要不然现在阿临已经死在天圣教屠刀下了。
“世叔,天色已晚,不如你在府中歇上一夜,明日再去沧州罢。”
“好!”
方焕计划得好好的,可第二天他出了郭府,突然看到巷口贴的告示。
这是新城招人的告示。
他看中了一个岗位——新城总衙工部副部长。
要想在庆州立足,肯定要找一份工养活自己。
方焕是个随遇而安的性子,他觉得这个副部长就挺适合自己的。
再一看报名截止日期,今天是最后一天了!
报名点在新城!
方焕便急匆匆跑去新城报名。
至于儿子,他先写封信过去,等他在庆州安定了再去沧州,要不然自己这个老子面子上也无光。
总衙副部长的职位,按理说是要进行内部考核竞选的。
但偌大一个庆州城,这方面的人才是真的不够。
楼喻不得不进行社招。
之前旧城府衙里,吕攸是司工,算得上工程建设方面的人才。
可除了他,就没有其他得用的人才了。
本来嘛,朝廷对工部就不是很重视,六部中,工部一直比较没有存在感,在其他人眼中,工部官员不过是一群干杂活的。
中央都不重视了,地方又怎么可能重视?
庆州这种偏远的州府,能有个司工就不错了。
朝廷散了之后,庆州府的权力彻底往新城总衙靠拢。
楼喻理所当然将吕攸提拔为总衙工部部长。
就是这个副部长,实在连可以遴选的名额都没有。
只能从外面招揽。
除去工部,其余几部也存在这种现象。
不过,他借范文载之名,吸引天下有识之士,不就是为了填补衙门空缺,为衙门增加新鲜血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