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第4/8页)
口罩不难做,但凡懂得缝补皮毛的人都会做。
一时间,口罩风靡庆州城。
戴上口罩后,老百姓发现这口罩还有不少好处。
一是挡风御寒,可以保护脸蛋;二是做工时可以挡灰尘;三就是防止传染病症了。
对于一些保守的女子来说,口罩不啻于一个利器,可以帮助她们遮掩面容,规避一些似有若无的打量。
城中布庄见状,立刻推出一些新型口罩,这些口罩各色各样,适合不同人群的不同审美需求,卖得相当火热。
冯二笔郁愤道:“殿下,之前他们还跟您别苗头,而今却用您的点子赚钱,哼!”
“哈哈哈,”楼喻被他逗笑,“我是世子,他们也是庆州的百姓,没必要跟他们较劲。”
布庄用口罩赚钱,百姓花钱买口罩,大家都乖乖戴上口罩,不正是他想要达到的效果吗?
庆州上下齐心协力,终于成功渡过流感期。
庆州百姓从抗拒到理解,从排斥到感恩,无不盛赞世子殿下的英明与仁德。
即便是全城解封,大家也都爱戴着口罩。
等到天气实在热得受不了,才会摘下来。
自流感爆发后,楼喻便将一部分心思放在防疫治疫上。
楼喻已知的大规模可以致死的疫病,有鼠疫、天花、疟疾、流感等。
他翻过大盛朝现存的史书以及相关记载,也询问过陈川柏,知道这些疫病都基本无药可治。
鼠疫来自老鼠身上,一旦人被感染,依现有的医疗水平,很难救治。
只能通过预防手段。
比如平日里注意卫生,多用老鼠药灭杀老鼠等等。
至于天花和疟疾,一个可以用种痘预防,一个可以用奎宁治疗。
种痘不用多说,就是用牛痘预防。
奎宁,就是金鸡纳碱,存在于一种名叫“金鸡纳树”的树皮里,可以用来治疗疟疾。
这种树,楼喻不清楚大盛有没有。
他只能尽量重金悬赏,希望各地行商能够给他带来好消息。
时间转瞬即逝,春去秋来,又到了丰收的季节。
黄澄澄的麦穗铺满广场,麦谷堆满仓库。
人们忙碌而喜悦着。
马贵和别人不一样,他家地里收获的是白莹莹的棉花。
麦子和棉花收获的时节有些偏差,但等麦子全部运入谷仓时,棉花已经呲开了嘴,露出一点点云白。
等到全部盛开时,田地里白花花的一片,着实令人惊叹!
马贵带着妻子马不停蹄地摘着棉花,装了一袋又一袋,八成上交,留下两成自用。
“大贵啊,听说纺织厂收棉花,一斤能给不少钱呢,你要不要去卖?”
马贵乐呵呵道:“要卖的要卖的。”
棉花留在自己家也没用,高价卖给纺织厂,能得不少钱呢!
纺织厂有规定,依照棉花品质定价,最低不少于一百斤两百二十文,最高价为三百二十文!
嚯!这个定价着实把农户给惊到了。
棉花的价钱比麦谷要高得多!
马贵邻居们眼睛利,知道他们两口子伺候得好,棉花的品相很不错,肯定可以卖出高价。
而且,马贵家棉花产量高,上交八成后留下的两成,最起码也能赚个好几贯钱!
更别提世子殿下还会补贴麦子。
马贵家今年可真是大丰收!
农户们见状,不少都动了种棉花的心思。
楼喻收上来不少棉花,又从商队手里购得棉花,便可以大量生产棉布了。
不仅如此,楼喻还让纺织厂的女工尝试缝制棉袄和棉被。
就在纺织厂忙得热火朝天时,庆州城的布庄老板纷纷前来求见楼喻。
经过这大半年,布庄老板们也看出来了,世子殿下就是想推广棉布。
他们作为布商,当然明白棉布的价值所在。
但见楼喻天天这么“糟蹋”棉布,他们心都在滴血。
明明可以做出无数好看的花色,为什么不做!
这次他们没有联合起来,而是单独来见楼喻。
楼喻每见一个,都只回一句:“七日后有茗楼再议。”
七日后,布庄老板们纷纷前往有茗楼。
等到楼前,他们看看身旁熟悉的脸,不由异口同声:“你怎么在这?”
又异口同声:“殿下叫我来的。”
“……”
长久的沉默后,众位老板硬着头皮去了雅间就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