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第5/6页)

对于苏华荣来说,这种精神上的压力,和干活累比起来,可难受得太多了。

她宁肯多苦多累一些,也想把压在心头的这件大事给解决了。

为人父母养了孩子,盼的都是这一天。

觉得养大了娶上媳妇了,就可以放下一个担子松口气了。

当然,女儿不会给人这种压力。

因为不管在哪,女孩儿向来都是不愁嫁的。

苏瓷连恋爱都没谈过,更没养过孩子,当然体会不了苏华荣的心情。

她只附和着随意说两句,便没再跟她聊这个事了。

然后正说话呢,忽听到“砰”的一声惊响。

苏华荣十分敏感警觉,瞬间看向大队部那边,问苏瓷:“这是枪声吧?”

苏瓷回味了一下,还没说话,隔壁的蒋云霞就跑过来了。

她刚一进院门,就对苏华荣说:“苏大姐,我好像听到枪声了,你听到没有?”

苏华荣从板凳上站起来,“我听着也像是枪声。”

蒋云霞拧着眉,“是大队部那边,也不知道咋回事,咋还动枪了?”

大队在学校操场上给社员开会,用的都是学校的小喇叭。

喇叭挑得也不高,声音不会像大队广播室接的那个大喇叭,传得整个大队都能听到。

苏华荣也说不出什么来,只好和她一起站门口等着。

等了一气,终于把开会的男人都等回来了。

看到老金和叶老二走过来,苏华荣和蒋云霞迎上去就问:“咋回事啊?”

叶老二跟着老金进了他家的院子,两人坐下来,对跟进来的苏华荣、蒋云霞说:“部分旱地改水田,确定明年开春就落实,小麦收完接着就栽水稻。田里打满水,想种别的也不行。”

苏瓷也跟在苏华荣和蒋云霞后面,但没说话。

这事完全属于大人的事,没有她插嘴的份。

苏华荣第一个先蹙起眉头来,“水稻才能收多少?这不是叫我们喝西北风?”

叶老二没说话,老金看着她说:“谁说不是呢,还差点闹起来。”

听着这话,再想想刚才的枪声,也就联系起来了。

蒋云霞微微呼口气,念叨道:“怎么突然做这种决定?”

老金回答她:“说是咱们这里的土地盐碱重,长不好庄稼。改了水田以后,水能排盐,这样和小麦轮换茬种个几年,盐排出去,土质就能变好,到时候会有吃不完的白面和大米。”

这是人敢想象的美好光景?

蒋云霞疑疑惑惑的,“真的?吃不完的白面和大米?”

老金说:“就算是真的,那也得要几年,土质不是一下子就能变好的。这几年怎么办,收成少分下来的粮食就少,那不是要挨饿吗?”

蒋云霞倒是被老金描述的美好未来吸引住了,看着他说:“那就苦几年嘛,几年后就能放开了吃大米和白面了,那多好啊。要是真的,我反正愿意苦上几年,先苦后甜。”

老金说蒋云霞,“你倒是目光长远,能领会书记的精神。”

蒋云霞笑笑,“那书记说得没有错呀。”

老金没叫她多高兴,“那万一土质变不好呢?万一这几年熬不过去呢?”

听到这话,叶老二和苏华荣两口子,双双叹口气。

这个话题说不出个结果来,没有人知道几年后是不是真的能放开了吃大米和白面。

但如果这件事情不去试,就永远不可能发生,而永远穷下去,会是一定的。

说了一会,老金问叶老二:“你怎么看?”

叶老二默声片刻道:“我能有什么看法,书记怎么安排怎么做呗。艰难是肯定的,但也不至于会叫我们饿死,横竖都是熬。”

老金想想觉得也是,现在吃黑馒头高粱米红薯干,也就是艰难熬日子。

既然想过好日子,总得放开手搏一把,说不定真就成了呢?

话说到这里,希望大过了对现实的担忧,心情也就舒服了起来。

苏华荣想了想又说:“粮食要是不够,就把自留地腾出来全种上高粱红薯,也别种那些瓜果蔬菜了,凑合着能熬过去。”

老金听了这话点头,“是个办法。”

蒋云霞心态比他们都乐观,“耐心熬熬看,说不定以后全是好日子。”

苏瓷对种地的事不太懂,站着听他们说到这里,就悄悄转身走了。

向阳大队熬过这几年能不能过上不愁吃的日子她不知道,但她自己熬过了这几年,是一定能过上好日子的,所以心里无忐忑,更无伤神。